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90.232
  • 期刊

從中小學校務會議探討學校校務決策權力之重組

摘要


國內校務會議的決策方式在教改與校園民主推動下轉為多元參與和民主決策機制。本文從校務會議的沿革與發展探討校務會議中權力結構的改變與重組,同時分析決策參與者角色的轉變與定位,並瞭解校務會議之困境且提出建議。新制校務會議乃是傾向首長制之民主決策機制,形成團體決策模式,屬於多元互動的權力支配結構,決策參與者間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關係。校長從有能者轉變為使能者,教師必須發揮問題發現者與問題解決者兩種角色功能,而家長也成為學校合夥者。但校務會議中有以下困境:權責不明,易生紛爭;利害關係衝突;多元參與淪為假參與;決策參與者參與度與代表性不足。可從以下途徑來加以因應:建構權責相稱的決策制度;培養決策參與者的專業知能;建立專業且民主會議;營造開放與民主的氣氛;強化溝通機制。

參考文獻


陳建銘(2004)。學校本位管理之行政決策-以我國實施現況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31,174-187。
戴國瑜(2003)。從組織變革談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之定位和發展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23,124-133。
馮丰儀(2002)。學校組織決策多元參與之政治意涵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20,78-89。
范熾文(2002)。林布隆的決策理論對政策制定的啓示。學校行政雙月刊。20,107-120。
Berger, E. H.(1995).Parents and partner in education families and school working together.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 H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