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49.217
  • 期刊

楊逵與賴和的文學因緣

The literary Correlation Between Yang kui and Lai Ho

摘要


在臺灣文學史上,楊逵被視為賴和文學的繼承人。兩人年齡相差十一歲,其關係親如父子兄弟,亦如師友。經濟上揚逵曾經接受賴和的援助;文學方面,賴和為楊逵取筆名,並實際在文學創作方面給予指導,現存揚逵手稿〈貧農的死〉上有賴和潤飾的筆跡可玆證明。蒙受賴和栽培之恩,揚逵運用個人的影響力,將賴和介紹給對其作品完全陌生的日本文壇與戰後中國來臺的知識份子,對賴和的文學成就有宣揚之功。比較兩人的文學風尚可以發現‘楊逵的作品確實跟賴和文學的精神有近似之處。本文主要從楊逵的作品來找尋證據,探討兩人在文學上的關係。希望有助於了解賴和在臺灣新文學史上的角色,並藉此一窺楊逵文學歷程之淵源,做為研究臺灣新文學發展的依據。

關鍵字

楊逵 賴和 臺灣文學

參考文獻


葉石濤(1989)。日據時代的抗議文學。聯合文學。5(8)
葉石濤著(1990)。走向台灣文學。臺北:自立晚報社。
陳芳明(1998)。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
王曉波(1986)。被顛倒的臺灣歷史。臺北:帕米爾。
楊逵(1984)。希望有更多的平反。中華雜誌。248

被引用紀錄


吳嘉浤(2015)。國家戰爭動員下台灣人日語作家的「倫理」論述分析 ──以張文環與楊逵為例(1937~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101
李南衡(2007)。台灣小說中e外來語演變-以賴和kap王禎和e作品作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74702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