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02.182
  • 期刊

劍道打擊手部關節運動與竹劍速度之運動學分析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瞭解三段以上之劍道選手在跳擊面部打擊動作上,手部關節的運動與竹劍速度的變化。利用攝影機(panasonic AG 456)與影像分析系統(peak performance)來記錄並計算打擊動作過程中,手部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之角速度與角加速度及其最大值出現之時間和竹劍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及其出現的時間。以15位三段以上之男性劍道選手為受試者,其中有8位是五段以上之現役選手,平均劍齡超過10年。測試中,每人需做三次的動作,所得運動為資料以三次之平均數為代表值。各變項經由資料分析之結果與討論後,獲得結論如下:一、劍道打擊動作,手部關節運動,有如連枷動作之運動模式,即肩關節伸,肘關節伸,腕關節尺屈(竹劍連接於手部),造成竹劍運動,並在竹劍劍尖產生最大速度。二、劍道打擊,手部關節運動,包含上肢帶與肩關節,肘關節與前臂之運動,腕關節與手部之運動;運動肌肉包含手部關節屈曲,伸展與內迴(旋前)動作之肌肉。三、受試者(N=15),肩關節運動角度太小,影響運動量,及打擊速度,若能增大肩關節運動的範圍對打擊的速度與力量將有所提昇。四、本研究受試者面部打擊動作,手部關節運動,在角度、角速度上,彼此間有很大差異;應建立標準之打擊模式。五、手部關節角速度最大值出現時間,皆在角加速度最大值出現後的0.01秒,依序為肩關節(0.03秒);肘關節(0.11~0.12秒);腕關節(0.16~0.17秒)。六、竹劍水平速度大於垂直速度,最大速度(合速度)的平均值為23.1公尺/秒±2.5公尺/秒,出現時間在打擊動作開始後0.16秒,與腕關節角速度最大值同時出現。受試者中S2與S3兩者相差6.7公尺/秒。原因是S3肘關節角速度過大,腕關節之角速度與角加速度太小,擺振速度不能連續,整個動作不完全符合連枷的運動模式。

被引用紀錄


張智涵、陳安寶(2019)。臺灣劍道運動研究-回顧與前瞻運動教練科學(55),49-59。https://doi.org/10.6194/SCS.201909_(55).00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