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170.17
  • 期刊

同志面對的暴力與傷害情境

參考文獻


朱偉誠(2003)。同志.臺灣:性公民、國族建構或公民社會。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115-151。
All My Gay!!!(2010)。〈屏東、同志、活下去:12月14日靜默遊行通知〉。http://allmygay.blogspot.com/2010/12/1214.html。(2011/1/31瀏覽)。
北一女高三良班(1994/8/3)。〈青慧、濟雅同學的心聲:她們不是同性戀〉。《聯合報》,版11。
羊憶蓉(1994/8/11)。〈是誰真正歧視同性戀?〉。《聯合報》,版37。
呂開瑞、楊德宜(2007/9/7)。〈女同志收養小孩,法院不准〉。《聯合報》,版5。

被引用紀錄


鍾逸帆(2015)。邁向同性婚姻平權社會:立法模式與司法判決模式之比較分析〔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5.00132
林孟瑩(2015)。漢人與「非父系社會」原住民高中職生性別價值觀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7/NCNU.2015.00304
李佩璇(2012)。基督徒諮商員在同志諮商 信仰與諮商專業之觀點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0540
林巧雯(2014)。國中同志/非同志教師其同志態度及同志教育教學實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91219
林逸祥(2017)。男同志自殺企圖:性少數壓力源與自殺人際理論的角色〔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3-30042017174558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