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1.13.194

摘要


墨子處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戰爭頻繁,農業凋敝,物質缺乏,人民普遍貧困,而王公大人卻不知體恤人民生活的艱辛,依然過著奢糜的生活,於是墨子挺身而出,振臂疾呼,大力反對當時貴族暴奪人民衣食之財以供其揮霍。希望能取消貴族一切不必要的花費,使人民能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墨子的非樂學說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產生的。墨子所以非樂,主要原因在於「為樂靡費而不中萬民之利」,如果樂器利萬民的情況也像舟車一般,則墨子一定不會加以反對。而且春秋戰國之際鄭衛音樂興起,荒淫日甚,已喪失先王制樂的本意,失掉其教化的功能,故墨子主張直接廢棄當時的音樂,此舉雖未免矯枉過正,然而確實是有感而發的。本文主要是根據《墨子》一書所說的話,加以分析、探討,並且與儒家傳統的音樂理論做比較研究,以闡明墨子非樂學說的利弊得失。

參考文獻


(1965)。阮刻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印行。
方授楚(1973)。墨學源流。臺灣中華書局印行。
王冬珍(1981)。墨子新探。世界書局印行。
王讚源(1996)。墨子。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史墨卿(1976)。墨學探微。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