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90.232
  • 期刊

論孟子、王陽明與牟宗三之「良知」

摘要


在道德價值與理想意義漸漸自生命隱退之際,回歸中國哲學之核心精神,談人生、論理想、講道德,無非是欲凸顯人之所以爲人最尊貴與最具價值之處-「良知」。本文欲探討對「良知」意涵頗爲著力的三位宗師-孟子、王陽明與當代之牟宗三,一窺他們建構價值之善的企圖與努力。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其論生而固有覺知的本心爲「良知」,論證求則得之、捨則失之之本心良知的特點,作爲本心良知展現歷程之實質。而陽明善於闡述致「良知」之理論背景及其涵義,彰顯與孟子之論「良知」的不同。牟宗三自『良知坎陷』義的理論背景與義理間架;解析良知坎陷與發展科學之間的關係,亦開啟「良知」的另類理解與思維,值得當今遊走於「內心」自省與「外物」牽引之忙、盲、茫人,一個自我釐清、自我檢視與重新自立的思考契機。

關鍵字

良知 本心 良知坎陷

參考文獻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9)。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
王陽明(1970)。王陽明全書。台北:正中書局。
朱熹(1993)。四書集注。台北:漢京出版。
牟宗三(1987)。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牟宗三(1983)。政道與治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