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0.205.228
  • 期刊

亞洲漁業科學在二十一世紀的角色與貢獻

摘要


亞洲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塊,目前亞洲人約佔全世界六十五億人口中的60%。自古以來,大部份的亞洲人均以魚類和其他水產品作為動物性蛋白的主要來源。在1990年代末期,亞洲地區之漁產品年消耗量達九仟三百萬公噸,約佔全世界年總漁產量的三分之二。悠久的水產養殖歷史和豐富的水產資源是亞洲人成為水產品主要消費者的重要原因。在1999年,亞洲水產養殖和捕撈漁業的產量分別佔全世界總養殖和總漁獲量的91%和49%(以重量計算)。除此之外,排行全世界前十名的養殖生產國家全都位於亞洲,而十大漁獲國中,亦有五個是亞洲國家。水產發殖產量之所以能夠持續地增加,主要歸功於過去一世紀以來漁業科學(fisheries science)顯著的進步。科學家深入地研究各種的水產生物,而促使養殖科技不斷的提升。另一方面,人們也進一步認識捕撈漁業的本質,意識到大海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海洋的生物資源在濫漁和濫捕下,終究會瀕臨枯竭。目前,由於亞洲漁業面臨環境遭受破壞和資源過度開發的雙重衝擊下,陷入了發展上的窘境。根據亞洲乃至於全世界之漁業科學領域的進展,體認水產養殖和捕撈漁業資源脆弱的本質和確保水產資源的永續性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在此趨勢之下,如何充分應用目前漁業科研的成果,勢必成為二十一世紀重要的課題。近幾年來,由於導入物理、分子生物和資訊等不同頡域之相關科技,促使漁業科學研究範疇的擴大與多樣化,再者,社會文化和經濟方面的議題也日說受到關注。因此,如能應用這些豐碩的漁業科學知識,亞洲將可確保其捕撈漁業和水產養殖資源的永續性。為達到這些目的,本文特擬定一系列的革新策略,包括養殖技術的持續創新、相關管理技術和法規的實施以及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合作等。以目前的技術和知識為基礎,現在是貫徹這些策略非常重要的時刻,否則就會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觀看過去一世紀捕撈漁業和水產發殖發展的趨勢,漁業科學對21世紀的人類甚或未來子子孫孫的福祉,將持續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