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77.114
  • 期刊
  • OpenAccess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謗法」探微

摘要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分別在第10、41、43個夢相解說中出現「謗法」一詞並且提出如何清淨「謗法」所引發的惡業。由於「謗」一詞的藏譯語可說完全跟漢譯語詞不同,還有清淨「謗法」業報特殊的方式,引發筆者由語言與歷史、宗教現象切入研究。粗略的結果是:從語義來說,「謗法」的「謗」梵語可能是“pratikṣipati"、“pratibādhati"、“duṣaka"等詞;就實際的行為方面,當行者自己「不相信」「法」而「捨棄」、「遠離」、「拒逆」或是提出某個法門非佛所說、阻止他人學習,就稱之為「謗法」。不太同於現今「造謠」、「惡罵」的詞義。就歷史發展的層面與宗教現象而論,《淨居天子會》特殊的清淨「謗法」惡業的方法,是編輯者有意消除比該會更早集出的經典──如《般若》、《法華》等──在述說行者不應與「謗法」者共住、共語等及「謗法」者未來可怖的業報時,反而在信與不信者之間豎立一道隔絕的藩籬與救世的矛盾。其方式是行者保持正直、無礙心與親近、供養說法師。這樣的作法可以同時達到幾點成效:一、清淨「謗法」的業障;二、提供「謗法」者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三、打破「護法」者與「謗法」者之間的鴻溝;四、消除解脫眾生的矛盾;五、使「謗法」者回到說法師之處以使經典崇拜處聚集更多的聽法者,建立穩固的弘化地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