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87.24
  • 期刊
  • OpenAccess

美術館的展覽教育-無聲的對話與溝通

摘要


「展覽」可說是美術館與大眾接觸的最主要方式,透過美術錯推出的各項展覽,人們得以面對各類藝術真品。然而,每座美術館每年在推出各項展覽的同時,是否考慮到展覽與觀眾間究竟產生了什麼樣的對話?是否意識到展覽的整體環境與每一環節就是一種極具影響力的「無聲教育」?僅僅將美術品陳列出來並不能稱為「教育」;本文藉由伊斯納(Elliot W. Eisner)及都伯斯(Stephen M. Dobbs)的全美美術館展覽教育研究報告中的分析架構,來提醒美術館展覽規劃人員重新檢視展覽的策劃過程與結果。文中除以一座加拿大人類學博物館的展覽規劃說明「無聲教育」的神奇與功效外,亦特別呼籲「教育人員參與展覽規劃」的重要性。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林家正(2006)。博物館資源融入國小藝術課程發展與應用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6.00662
劉齡予(2011)。美術館多元智能學習之探究─以高中生參觀當代藝術展覽為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1.00036
胡嘉玲(2001)。博物館與原住民文化再現—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部落結合特展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093718
葉凱翔(2009)。地震災害現址環境解說內涵之探討 -以921地震教育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3956
高玉珍(2010)。論國際展覽的規劃與轉變-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177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