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08.241
  • 期刊
  • OpenAccess

臺灣自然史博物館應思考的問題-標本文物的流失

An Examination of Specimen and Object Loss in Taiwan's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摘要


自然史標本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物證。研究標本在臺灣一向分散於各單位,甚至由研究者自行保管。長此以往,既無法發揮資源共享的功效,更因種種問題而終致破損,乃至流失。筆者認為此一現象是臺灣文化建設最大的危機,其嚴重性甚於天災人禍對博物館蒐藏之影響。因比特從國家文化建設的角度, 將防災所關懷的對象從博物館的藏品擴及那些應該永久保存卻未能納入博物館蒐藏的標本文物,尤其是很可能流失的研究標本。本文係以自然史蒐藏為例,闡明研究標本保存和匯集於國家級博物館的必要性,試圖指出研究標本在臺灣難以彙整的現象,以引發各界的注意。期使未來全國的研究標本都能以涓涓細流匯聚於國家級博物館,使之得以成滔滔江河,並進而成為臺灣文化的浩瀚大海。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Mills, J. S.,White, R.(1999).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Museum Objects.Butterworth-Heinemann.
Museums & Galleries Commission(1993).(Standards in the Museum Care of Geological Collec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1985).(Collection Management Policy).
National Park Service(1990).Museum Handbook.Museum Collections.
NFPA(1985).Protection of Museums and Museum Collections.Quincy, MA:Protection of Museums and Museum Collection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