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198.180.108
  • 期刊
  • OpenAccess

文化流動及其商品化:兩座博物館的「羅浮宮埃及展」之研究

Cultural Flow and Commercialization: A Study of "The Ancient Egyptian Art from Louvre" Exhibition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nd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摘要


近年來博物館陸續推出以企業媒體出資、引進國外文物或異文化為號召的「超級特展」,為臺灣博物館帶來的人潮與商機,確實刺激了博物館一直以來沉悶的氣氛,但過度熱衷於引進國外超級大展所引來的博物館危機,也同時成為當下博物館被質疑的議題。博物館主要的任務到底是保存過去?還是在乎現實?是重研究、教育?還是創造商機?本文試圖從博物館具有知識涵化價值的觀點,以2003年在國內謂成話題的「羅浮宮埃及文物展」為例,檢視移入國外超級大展對臺灣博物館造成的衝擊,以及策展公司與企業媒體介入後,臺灣博物館在文化價值與文化價格的轉換中,所產生的博物館自主性危機。博物館具有的知識涵化特質與文化存續的屬性,使博物館空間擁有將一切神聖化與合理化的魔力,也使之成為市場經濟藉以轉化其社會價值的必爭之地。藉由在兩座博物館展出的「羅浮宮埃及文物展」現象的觀察,本文發現國內博物館受制於政治、經濟的影響,在博物館主體的共識及認同的鬆動下,將詮釋權釋放給外來策展單位的結果,「國際名牌」移入的是殖民意識的價值、「商品化」交換的是博物館公共利益的棄守、漠視「自主性」的結果顯示的是博物館專業價值的對決與無能的窘境,這個現象說明的是現代博物館其實已經進入一場將文化價格化的年代。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劉婉珍(2004)。什麼是博物館?博物館是什麼?。科技博物。8(1),43-57。
E. Hooper-Greenhill.(1994).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London:Routledge, Leicester Readers in Museum Studies.
王雅各譯(1998)。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臺北:遠流。
王嵩山(1989)。科學理論與展示設計的對話:人類學與自然史博物館的例子。博物館學季刊。3(2),37。
王嵩山(2000)。展示的社會文化觀察。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3(2),3-6。

被引用紀錄


蕭斐馨(2016)。台法美術展的合作模式:以2013年「莫內特展」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6.00355
游舒雲(2009)。流動的文化資本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之特展」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2fcycu200901346
謝文麟(2008)。多媒體動畫在文化產品上的探討與應用─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8%2fKSU.2008.00007
郭瑞坤(2012)。博物館渴望「現代」:一座台灣科學博物館的歷史、政治與社會組織〔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00220131534089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