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02.187
  • 期刊

少年小說翻譯的困境與解決之道-試論《洞》的翻譯策略

摘要


本論文藉由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等人的翻譯理論,界定翻譯不必固著原文,而應著重於意義「情境」的轉換,也就是求「神似」,而不執著於形貌。文學的翻譯更是一種文化再現(cultural representation),也就是思果所說的,「翻譯是一種重寫。」作者以一名少年小說譯者身分,探討從少年小說作品的選擇到讀者拿到譯本的過程當中可能遭遇的一些困境與所呈現的一些文化現象,如名詞、聲韻、語法、語態、內容、主題、篇幅以及中文受到的衝擊等等。論文中主要以一九九九年紐伯瑞金牌獎作品《洞》(Holes)為例,列出片段作品的中英文對照,逐一討論並且提出可能的對策。論文的重點在於如何藉翻譯幫助孩子跨越不同文化之間的障礙,理解來自不同文化與背景的人,進而探討翻譯工作者如何自我訓練、譯者對自己的期許以及所擔負的責任。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胡佳伶(2012)。《湯姆歷險記》兒童版中譯本之讀者反應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2.00032
林佩蓉(2003)。台灣與大陸《哈利波特》系列譯本翻譯策略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4004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