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87.133
  • 期刊
  • OpenAccess

從《預言》之後看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的創作

摘要


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於民國99年全國巡演十年大戲《預言》,聘請影視、舞臺劇界幾位演員和臺表團員共同演出,雙層旋轉舞臺帶給觀眾極大的視覺觀感。對臺表而言,這是一齣極具意義的戲:站在轉型路口的戲劇。本文探討《預言》之後的全國巡演劇目,發現恰可作為前後對照:《頻率》是舊作新演,代表之前的劇目,其它是全新創作。以「劇作」和「表演」兩個層次進行討論。「劇作」方面,先從思想主題進行分析,個人基本渴望的思想內容,在《預言》之後,嘗試探索政治環境下的個人處境,以及較高層次生命哲理。其次,之前劇本的多段式、三段式劇作或明顯單一主人翁的作品,大多能夠凝煉出一個「主角」以傳遞劇作主題,但在之後,卻有三段式情節不分軒輊,無法凝聚出一個主角的情形。第三在基本愛情、友情中加入變調。關於「表演」方面的轉變,聘請「團外專業」演員演出,舞臺美術設計由簡約到《預言》的繁複,再走向極簡風。說與演兩項演員基本能力之外,加入相聲、演唱和其它演員才華的展現。經過分析,恰可印證十年大戲《預言》的確處於轉型路口,一方面持續擅長講精彩瑣碎小故事;一方面又不甘囿限在既有藩籬內,亟欲突破尋求更多展演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