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4.203.221.104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公賣民營後,拉近與進口品牌價差。開放啤酒廠設置後,外國(包含大陸)品牌將扭轉新鮮度的優勢。以及日系品牌積極創造生啤酒的飲用風潮;台灣生啤酒則因傳遞訊息無法媲美外國廠商,包裝太過雷同,無法與之抗衡。行銷手法較為保守,無法引起年輕族群的共鳴。PUB、KTV 等西式連鎖餐飲通路打入不易。然這一切的挑戰接踵而來,台灣啤酒的發展從殖民地產物到台灣本地的啤酒廠的產生,在缺乏啤酒釀造原料的情境之下,台灣啤酒目前依然市場上的最大宗,是什麼因素使得台灣人依然鍾愛台灣啤酒呢?在土洋啤酒大戰的背後,除了經濟上與政策上的因素之外,是否有所謂的台灣啤酒文化的形成使然呢?「尚青」嗎?台灣人本土意識?還是只是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尚未發酵再台灣啤酒身上而已呢?台灣啤酒從日據時代發展到現在,由被強迫接受的飲料便成普遍大眾的飲料,而台灣的啤酒文化也一直在動態中不斷的變換,從專賣的單一口味到多元選擇,從價格考量到口味的重視,台灣人在沒有啤酒原料、啤酒工藝與啤酒館中,展現出來的,是過去台灣啤酒植基於「唯一在地生產製造」的品牌獨特點所延伸出來的「尚青」資產,在青島建廠之後,將面臨「最新鮮的品牌」受到挑戰的問題,也預期品牌的獨特性:「新鮮」將產生被質疑的空間。誠如前述,本土化與國際化是台灣啤酒市場的特性,而消費者對於啤酒知識的缺乏以及飲用啤酒習慣的多變,正是台灣的啤酒文化的特色。未來,具濃厚『台灣本土意識』的台灣啤酒,如果能夠在延續去年『咱ㄟ台灣、咱ㄟ啤酒』的品牌訴求點 ,近一步與消費者做更強的情感認同及生活型態的深度連結,才將能夠繼續保持品牌的獨特的文化形象與個性。

關鍵字

消費 台灣啤酒 啤酒 消費文化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taiwan beer

參考文獻


趙銘圓(1999)〈台灣啤酒發源地—公賣局建國啤酒廠〉,《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Vol5 NO.2。
Daniel Roche(2000). A History of Everyday Things : The Birth of Consumption in France, 1600-1800; Translated by Brain Pearce. Cambridge, U.K.;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ierre Bourdieu(1984).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aymond Williams(1981).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idney W. Mintz(1986). Sweetness and Power : The Place of Suger in Modern History.New York : Penguin Books.

被引用紀錄


彭慧珊(2007)。新進口啤酒的行銷策略可行性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07.00156
羅一凡(2010)。文化產業與社區互動介面之研究 - 以建國啤酒廠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2fNTUT.2010.00012
陳宗遠(2014)。進口啤酒廠商在台灣市場的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日系啤酒廠商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2fcycu201400043
吳亞儒(2011)。公主特質傾向之消費者對ANNA SUI化妝品形象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8%2fKSU.2011.00037
雷士弘(2012)。麵包消費品味研究:以高雄市長棍麵包為例(1990 - 2010)〔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5%2fNKUHT.2012.0002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