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98.146
  • 學位論文

霍布斯式國際體系及其結構邏輯:以戰國時期為經典案例

The Structure and Logic of Hobbesian International System: Warring State System as a Classic Model

指導教授 : 明居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採結構論立場,基於戰國各國行為違反權力平衡邏輯之異例累積至足以質疑權力平衡理論在戰國時期的適用性,且這些違反權力平衡邏輯的行為背後有一套系統性、趨勢性的邏輯,故假設存在一個與權力平衡體系具有不同結構邏輯的霍布斯體系理想型。   霍布斯體系的理論脈絡係源於三位學者:Morton Kaplan的單位否決體系、John Mearsheimer的攻勢現實主義與Alexander Wendt的霍布斯文化。筆者將霍布斯體系與霸權體系、兩極體系、權力平衡體系並列為四種國際體系理想型,各具有獨特的結構邏輯。霍布斯體系之結構,即「霍布斯狀態下的多重威脅結構」,會產生極端利己主義的霍布斯邏輯,並影響單位的行為決策排序。   透過戰國史的檢驗,筆者企圖證實三個理論命題:首先,霍布斯體系是一個體系,而不僅是一種狀態或過程,其在體系建構上具宏觀層次的結構特徵與行為邏輯,並迫使行為者對體系的結構邏輯進行內化;其次,霍布斯體系與權力平衡體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際體系理想型,不但在結構上明顯有異,且彼此在邏輯上更大相逕庭;最後,筆者認為權力平衡理論對戰國時期國際關係之解釋相對的較為個案與片面,並主張霍布斯體系理論能夠提供更為整體且全面的解釋。

參考文獻


楊仕樂,2005,〈攻守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1期,頁141-167。
鄭端耀,2003.3,〈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頁1-21。
張欣宇,2008,《戰國時代秦國的對外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柏維,2008,《論戰國時期的推卸責任-攻勢現實主義的觀點及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仕樂,2007,《跳脫國際政治的攻勢及守勢現實主義:體系穩定的互動與結構解釋之嘗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博士論文。賴柏丞,2011,《戰國時代合縱連橫之研究-行動戰略觀點》,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烏凌翔(2016)。弱國面對強權之生存策略:一般化理論之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0159
林品樺(2014)。攻勢現實主義與美國東亞再平衡政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68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