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02.167
  • 學位論文

程頤的形上學與工夫論

The Metaphysics and Practical Theory of Cheng-yi

指導教授 : 杜保瑞

摘要


本文的問題意識從所謂「程朱理學」的懷疑,筆者以爲不能稱「程頤哲學」爲「理學」,其理由可分成兩點:第一、「理」是對於性善說與道德實踐賦予正當性與可能性的根據而已,雖然程頤哲學中佔有核心位置,但程頤終極的目的在於實踐工夫。並且作爲如此功能的根據不只是「理」,程頤所談的「道」、「天」、「性」等都是如「理」同樣作爲根據的重要價值本體不能「理」概念作爲分析整個程頤哲學的基本工具;第二、「理學」此一名詞就導致了程頤哲學中「本體工夫」的否定,即形成了偏重於知識面的偏見而以「格物致知」作爲一種「知識論」的結果,對於程頤哲學的理解製造障礙。以上問題意識為基礎,本文從哲學基本問題出發,論述程頤的形上學與工夫論以及當代新儒家程頤研究之反省。 對於程頤的形上學中「理」,本文按照程頤談「理」的範圍而分兩個領域,即是「整體存在界」與「個別人存有者」。程頤在整體存在界上進行了性善本體的理論基礎工作,其過程可分成三的階段:第一、從張載的氣宇宙論到倫理本體的移動;第二、進行了「理」本體化;第三、在日常生活上展現「理一分殊」的倫理觀;程頤在個別人存有者上談性善價值本體,即解釋「未發」的形上學涵義,接著以從孟子與告子之間的辯論為切入點而展開人性的解釋,並且敍述了性情與心的關係。 程頤工夫論的兩大脈絡是「居敬」與「窮理」。程頤認爲,所有人本性上與聖人並無二異,只不過是包含氣質之性的心受到太多的外部干擾誘惑而已,因此爲了成爲聖賢,首先從「治心」來做工夫,這就是「居敬」。如果說「居敬」是主要做「治心」,那麽「窮理」則是程頤從《大學》的「格物致知」詮釋來展現「下學而上達」工夫。程頤的「窮理」說,是在日常生活的灑掃應對進退之中培養義理之心,從最基本的待人接物日常生活中培養聖賢之品質,也是程頤工夫論的另外重點,因此程頤說「進學則在致知」。 近代以後,對於當代新儒家都具有的共同課題是「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在哲學領域上來講,「現代化」等於是「西方哲學化」,此正意味著「中國哲學的實踐性」的現代化。大體而言,當代新儒家比較傾向於認為,程頤所展開的形上學與《大學》的格物致知工夫不與中國哲學的實踐特性不同,而是比較接近西方哲學的理性思辨的、知識性的產物。當代新儒家對於程頤的評價,並不是對程頤哲學正確的理解,其實都是反映出他們自己對於當代中國哲學的解釋構造,值得討論當代新儒家對程頤研究的理解與反省。 關鍵詞:程頤、形上學、工夫論、理、當代新儒家

關鍵字

程頤 形上學 工夫論 當代新儒家

並列摘要


並列關鍵字

參考文獻


黃連忠,〈從哲學範疇詮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思維及其系統架構的局限〉,《台北大學中文學報》2006年1期,臺北縣三峽縣: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6年7月。
林安梧,〈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鵝湖》第31卷第2期,臺北市:鵝湖月刊雜誌社,2005年8月。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市:臺灣學生,1998。
蔡仁厚,《宋明理學:北宋篇》,臺北市:台灣學生,1979。
杜保瑞,《北宋儒學》,臺北市:臺灣商務,2005。

被引用紀錄


張惟智(2014)。牟宗三程伊川學的詮釋問題——以Gadamer詮釋學為進路的考察〔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897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