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04.214.205
  • 學位論文

國家戰爭動員下台灣人日語作家的「倫理」論述分析 ──以張文環與楊逵為例(1937~1945)

The analysis of “ ethical discourses ” by Japanophone Taiwanese writ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r mobilization The case of Chang Wen Huan and Yang Kui (1937~1945)

指導教授 : 張文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討論日治時期頗負盛名,且積極參與社會文化運動的兩位台灣人作家:張文環(1909~1978)及楊逵(1906~1985),他們在大東亞戰爭 (1937~1945)的動員情境下,如何在作品與公開言論中,形塑獨特的鄉土、階級、性別等倫理論述(ethical discourse)針對國家的戰爭動員進行協商轉化,也影響自身的思想與行動。本論文處理幾個核心問題:首先,張文環與楊逵同為戰爭期積極參與社會的文化人,他們運用怎樣的論述策略與國家霸權進行協商?這樣的論述為何總是以「倫理」的樣貌呈現出來?其次,從比較的層次觀之,這兩位台灣人日語作家的倫理論述反應了何種思想的差異?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戰爭動員時期的種種「倫理」論述語言?而經過分析比較可以得知,張文環與楊逵在戰爭期的確經歷了思想與行動上的轉向,而這其實與30年代台灣逐步被納入戰爭動員體制的過程息息相關。透過將「倫理」作為一種論述的分析對象而非先驗的道德判斷,本文試圖揭示在日本帝國的戰爭動員時期,台灣人日語作家經歷了同時來自於國家體制的強烈誘惑與壓制,因而他們展現出來的倫理論述也是屈折而曖昧的,必須被放置在國家戰爭動員與殖民現代性等脈絡之中加以理解,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挖掘其思想的價值。

並列摘要


Chang Wen Huan(張文環) and Yang Kui(楊逵)are known as left-oriented writers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ut under the war mobilization in Taiwan, the government produced many ethical discourse about the duty of “national” to obey the war mobilization. In this research, “ethical discourse” is defined as the political practice which is through demanding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of groups to correct the social problems. Chang Wen Huan and Yang Kui constructed many ethical discourse about the category of class, gender, countryside, and the national-state.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ethical discourse was produced by both colonial government and colonized Taiwan intellectuals, and the latter had to reconstruct their own discourse under the regime mixed up by national-state and empire.

參考文獻


荊子馨,《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2006)。
吳明益,《蝶道》(台北:二魚,2003)。
楊逵,《楊逵全集》(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1)。
張文薰,〈由「現代」觀想「故鄉」--張文環〈山茶花〉作為文本的可能〉第2期期(2006b),頁頁5-28。
子安宣邦,〈近代日本與兩種倫理學〉第10期(2010),頁175~186。

被引用紀錄


林冠廷(2017)。1930年代臺灣新文學婚戀主題小說中的「厭女」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7041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