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02.178
  • 學位論文

盛清時期清宮的廣造自鳴鐘

A Study of eighteenth century Guangzhou Clocks

指導教授 : 施靜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盛清時期清宮所藏廣州製造的自鳴鐘為研究焦點,從藝術史風格分析的基礎研究角度出發,處理其東西交流的表現風格與整體裝飾結構間的對應關係,並且連結風格形式與文獻材料,提出廣鐘在清宮中的定位。   現今清宮留存的佔絕大多數之廣鐘,其風格受以「中國風/東方情調」(chinoiserie)作為設計概念的英國鐘影響,為廣造鐘製作的重要參考對象,廣鐘以銅鍍金為鐘體外殼,整體造型承襲了英國鐘的層疊式結構為基礎,並應用了洛可可華麗和眩目的裝飾與玩意裝置之元素,顯示時間的鐘盤也與英國鐘的鐘盤一樣為小尺寸之鐘盤,並與鐘上其他裝飾配件合為一體。而這類與英國鐘風格相似的廣鐘,是作為廣州自鳴鐘的主要代表性產品且製造數量眾多,視為典型風格的廣鐘,且於十八世紀乾隆時期大量輸入宮中。相較於英國鐘層疊方式多元化,整體造型強調曲線與曲面的展現,表現手法流暢而生動;廣鐘整體造型則整齊有序,呈現四平八穩之感。此外,在裝飾與活動玩意裝置的設置部份,可以發現這些物件在廣鐘上有固定的配置形制與方位,且廣州鐘匠以單元式挪用的裝飾方式來組合製作自鳴鐘,當中也顯現了廣鐘模組化製作的可能流程。   具體而言,十八世紀,歐洲輸出不少鐘表至各地區,此時的「中國風/東方情調」也已進入東方世界,而各區域,如日本、鄂圖曼帝國等,也發展出與眾不同的品味,不過惟有中國,尤其是廣鐘回應了歐亞大陸所帶來的「中國風/東方情調」風格的品味,呈現出濃厚「歐洲中國風」的樣貌,形成「中國風」風格交流互動的迴圈。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2009 〈巧奪天工:盛清時期的自行玩意〉,《史學彙刊》,24期,頁87-118。
 2010〈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時代的視覺物像及傳播網絡〉,《新史學》,21卷3期,頁55-121。
2013 〈乾隆朝粵海關成做之「廣琺瑯」〉,《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5期,頁87-184。
 2012 〈內務府官員的外派、外任─與乾隆宮廷文物供給之間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3期,頁225-269。
鐘鳴旦(Nicolas Standaert)著;劉賢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