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44.32
  • 學位論文

2001年綠島中尺度實驗夜間山風觀測與山風之數值研究

指導教授 : 釭Z榮

摘要


本研究使用2001年5月綠島中尺度實驗計畫(GIMEX)中霧鹿測站的觀測資料,來分析夜間山風環流(Mountain winds)的發展與結構特徵。並進一步利用一高解析度的台大-普度(NTU-Purdue)二維非靜力模式來模擬及探討夜間山風的形成與發展,期望能由觀測到之山風環流來驗證數值模式的模擬結果,以瞭解在陡峭地形之下山風環流的發展與結構特徵。 在山風環流的觀測分析方面,山風的發展會在地面降溫最大時達到最強,山風發展的厚度最大約在200公尺左右,風速的極值則會因低層環境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約介在6至10 m s-1之間。 山風環流的數值模擬結果方面,已可以完整掌握山風環流的發展與結構特徵,尤其對於夜間邊界層內小尺度的渦流運動,於模擬過程中均能得到完整的解析。山風環流的產生,主要是地表與同高度面上的自由大氣間產生溫度差異,造成壓力梯度而形成由山頂往谷底方向的山風環流,同時這樣的環流會帶動山頂的冷空氣沿著斜坡往谷底流動,流動的結果使得斜坡上溫度的差異變得更大,壓力梯度也就更大,環流就越強。在背景熱力場方面,山風環流的增強使得原來的穩定分層的熱力場轉趨於不穩定。當環流越來越強,熱力愈趨於不穩定時,環境場的風切與浮力項均提供了擾動發展時所必須的動能,因此擾動開始發展,同時也使得山風環流開始破碎(Breakdown),厚度開始降低。 另外,在使用不同的網格解析測試顯示,較細的網格點能解析到較小尺度的渦流運動,對於山風環流的發展與變化也較能解析。在不同斜率斜坡下的模擬結果顯示,越陡峭的斜坡山風的發展越快速,同時環流的形態與厚度將越大,反之越平緩的斜坡,山風的發展與強度均較慢且較小,山風環流更不易發生破碎的情形。在考慮有環境風場影響下的模擬結果顯示,當環境風場與山風發展方向相反,且風速為2 m s-1時,山風的發展在剛開始時會有略為延遲的現象,之後隨著地表的降溫也持續地發展。唯其山風氣流的發展始終局限在斜坡100公尺範圍以內,顯示環境風場抑制了山風的發展,同時高度越高的斜坡受影響程度越大。

關鍵字

山風 破碎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Mountain winds Breakdown

參考文獻


林沛練, 1985: 斜坡地形對邊界層風場日變化振盪的效應。大氣科學, 12, 63-79。
Benjamin, B. T., 1968: Gravity current and related phenomena. J. Fluid Mech., 31, 209–248.
Buettner, K. J. K, and N. Thyer, 1966: Valley winds in the Mount Rainier area. Arch. Met. Geophys. Bioklim. B., 14, 125-147.
Charba, J., 1974: Application of a gravity current model to analysis of squall line gust to analysis of squall line gust front. Mon. Wea. Rev., 102, 140-156.
Clements, W. E., J. A. Archuleta, and P. H. Gudiksen, 1989: Experimental design of the 1984 ASCOT field study. J. Appl. Meteor., 28, 405–4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