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68.172
  • 學位論文

台灣本土化教育論述的意識形態分析

指導教授 : 瞿海源

摘要


關於現行台灣本土化教育的課程安排機制或教材編纂方向或相關措施,其「決定」的力量為何?對此爭議的各方勢力如何實踐鬥爭策略,達成行動效果?不同論述符碼所建構的「共識/常識」體系是否代表撐持特定群體生存利益的社會控制意涵?論述者本身究竟被何種意識形態的信仰習性所牽制?這些習性是在何種社會條件下得以形成與發展?本研究即在嘗試回答上述問題,並運用論述分析法來進行研究。本文之架構主要依照歷史脈絡的向度,先分析戰後國民黨政權黨化教育的本質及其對台灣教育發展的影響。接續則是本研究的重心,筆者根據所擇取的四個主題事件之文本內容的對立與爭議意涵,深入分析本土化教育論述的權力機制與意識形態結構。最後,提出總體研究發現:肯認習性的形塑深受利益的影響,不同文化的肯認者容易塑造穩固的邊界來進行排他的工作,而本土化教育的走向與內容實在深受政治勢力所支配。

關鍵字

權力 論述 本土化教育 意識形態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ativistic education ideology power discourse

參考文獻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
許慶雄(1991)。《社會權論》。台北:眾文。
洪鎌德(2004)。《當代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郭洪紀(1997)。《文化民族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被引用紀錄


趙志龍(2008)。國民小學教育國家認同建構之研究-以現行國小社會領域教材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08.00083
廖育信(2007)。全球化對台灣國家認同的影響〔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2916
甘仲豪(2006)。新世代僑生,近鄉情怯∼海外臺灣學校深度報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723
陳偉玲(2005)。由史丹福中心事件看台灣留學生招收現況〔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167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