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00.86
  • 學位論文

桃芝颱風(Toraji,2001)侵台初期之分析與模擬

指導教授 : 李清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桃芝颱風(Toraji,2001)於7月29日1600 UTC登陸花蓮,登陸初期,花蓮光復觀測的時雨量高達146.5 mm,3小時累積雨量亦達390 mm;上述雨量顯著高於賀伯颱風(1996)阿里山之最大時雨量112.5 mm。此外,在桃芝即將登陸前,其路徑有顯著向西偏向地形現象,使登陸地點較原預報位置顯著偏南。桃芝中心登陸台灣之時間約10個小時,較一般颱風之4∼5小時為長。 地面分析結果顯示,登陸初期東部地區的強降水集中在近中心約50公里範圍內,如颱風中心附近之鳳林、光復,其時雨量分別達124.5 mm和146.5 mm;而距中心約50公里之天祥、大禹嶺,其時雨量僅約20 mm。除強降水集中於中心附近外,較強風力亦集中於中心附近(例如:登陸附近之靜浦風速達25 m/s,但60公里外的花蓮,風速僅有12 m/s)。此外,雖然雷達回波顯示強回波僅集中在中心附近,但衛星雲圖顯示高層外流所導致的厚雲則籠罩全台;亦即桃芝是一個相當紮實的小颱風,其較顯著特徵集中於中心附近。 本研究之目的在分析桃芝登陸前路徑偏向的機制。結果顯示,模式對桃芝侵台初期的路徑特徵、綜觀環境及對流特徵,均有合理之掌握。透過渦度收支分析顯示,由於水平平流項、垂直平流項效應使颱風中心之西北方出現局部正渦度變化極大區,因而導致桃芝颱風由北北西移動轉為西北西方向移動。此外,透過敏感度實驗顯示,颱風結構大小對於路徑有顯著的影響,颱風越大越鬆散,其路徑越往北偏,反之颱風較小,結構較集中則有越往南偏向的現象。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Typhoon Track Numerical Typhoon Landfall Typhoon

參考文獻


李清勝與張龍耀,2003:妮蔻兒颱風(Nichole,1998)侵台前路徑變化之研究。大氣科學,31,285-306。
簡國基與李清勝,2002:楊希颱風(楊希,1990)侵台的數值模擬與分析。大氣科學,30,147-170。
李清勝與林慧娟,1999:侵台歐菲莉颱風(1990)之數值模擬。大氣科學,27,235-256。
Anthes, R. A., 1977 : A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utilizing a one-dimensional cloud model. Mon. Wea. Rev., 105, 270-286.
Bender, M. A., R. E. Tuleya, and Y. Kurihara, 1985: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 mountain range on a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 Mon. Wea. Rev., 113, 567–583.

被引用紀錄


鄭光浩(2012)。侵台颱風過山期間雨帶重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0965
柳懿秦(2006)。敏督利颱風(2004)侵台期間 伴隨之中尺度現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38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