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0.203
  • 學位論文

元代釋奠祭器研究——以湖南瀏陽文靖書院祭器為中心

Ritual Vessels for the Confucian Ceremony in Yuan Dynasty: A Study Centered on Ritual Vessels of Wenjing Academy in Liuyang, Hunan

指導教授 : 陳芳妹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十一世紀以降禮器、釋奠祭器的材料中,目前留存數量最多的即元代祭器。這些祭器皆有清楚的紀年銘文,紀錄鑄造時間、使用地點、以及贊助者等訊息。其中,文靖書院祭器是目前已知數量、器類、組合上都最豐富、最具系統的一批材料,不僅有豆、簠、簋等古禮器,還加入瓶、爐供器,是理解釋奠祭器發展的重要例證。 本文從文靖書院祭器出發,結合元代其它禮器材料、文獻紀錄,考證個別器物的製作背景以及風格來源。並梳理瓶爐供器的發展變化,與佛、道、民間信仰的脈絡相比較,可知供器在元代儒學脈絡的使用相當普遍。在元代的政策下,書院納入官學體系,與州縣學皆需歲時祭祀,祭器因此得以普及,文靖書院祭器便是最好的例證。 透過與宋代鑄器、圖籍等的比較會發現,元代祭器除過往研究指出,參考朱熹《紹熙州縣釋奠儀圖》而製作的器物外,另有直接承繼宋器風格的器物,以及模仿《宣和博古圖》的器物。祭器風格的差異實反映古禮器知識傳承的複雜性,本文認為與南北社會文化、鑄銅產地的差異有關。關於元代北方的古禮器知識傳承,以及晚期青銅器鑄銅產地的問題,過往研究較少論及,藉由這些元代祭器,能夠對元代祭器有進一步的認識。

參考文獻


古文獻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禮記注疏》,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纂圖互註周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陸德明音義,《周禮注疏》,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王黼等撰,《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圖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