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1.178
  • 學位論文

都市綠地識覺差異之研究-台北市富陽森林公園使用者之分析

An Analysis of Urban Green Space Perception: A Case of the Users in Fu-yang Forest Park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 張長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晚近由於人口集中於都市地區的結果,使得都市人的生活環境對都市綠地的需求愈來愈加殷切,規劃者對此種土地利用類型之重視亦有增無已,然而在規劃成敗之基礎研究則首重綠地使用者的需求分析,適地適用乃是土地利用規劃重要的準則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都市綠地使用者的識覺差異,包括使用者對都市綠地內自然景觀的認知、感受以及對人為設施的滿意度,以台北市富陽森林公園為研究區,採直接觀察、深入訪談與問卷調查方法對公園使用者進行訪查,以了解不同背景、不同使用目的使用者之識覺差異、分析差異原因,進而提供富陽森林公園日後進行規劃之參考。 本研究經在研究區內直接觀察與深入訪談後所設計完成之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使用者對公園自然景觀的識覺並無差異,均認為可從中獲得綠地的滿足感,但對人為設施的識覺不盡相同:多數使用者認為人為設施需再增修,但有生理設施(如廁所、洗手台)和指標設施(如指示牌、解說牌)的差異;少部分生態解說人員和團體則認為人為設施對自然景觀是干擾,應當盡量減少。換言之,使用者均期待綠地的功能,而對人為設施的協調性和破壞性識覺不同,因此對公園內人為設施的滿意度是尚可偏低的。 事實上,本研究區豐富的動植物生態體系正適合對一般民眾進行生態推廣教育,因此建議可將本公園朝「生態公園」方向規劃。又考慮不同背景、不同使用目的使用者對公園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也建議可將本研究區進行「分區規劃」,包括:定點活動區設施重新整理、步道區安全維護、生態觀察解說或標示牌與前二者結合設置。如此一來,既仍可方便一般鄰里居民活動,保有鄰里公園功能,又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生態介紹與教育,使富陽森林公園優於其他鄰里公園的生態價值和教育功能更得以彰顯。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陳元修(2004)知本溫泉風景特定區遊客運輸工具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鑄九(1983)都市開放空間的概念及台北地區之相關問題,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報:Vol.2, pp.33-43。
夏鑄九等(1994)公園與城市的空間改造,空間雜誌。
陳水源(1988)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Vol.1,No.3,pp.25-51。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東華書局。

被引用紀錄


李吉思(2013)。通用設計理念應用於開放空間改善之研究-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13.00773
廖婉婷(2012)。不同公園情境對自然度感受及偏好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118
劉敏慧(2009)。自然公園志工環境識覺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596
李營鴻(2009)。居民對廢棄物處理設施識覺之研究—以宜蘭縣蘇澳鎮垃圾衛生掩埋場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32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