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47.215
  • 學位論文

雙眼牆形成之正壓動力探討

指導教授 : 郭鴻基

摘要


本研究延續過去雙渦旋實驗之工作,以Dritschel and Waugh雙渦旋實驗設計為主要架構,將雙眼牆形成之觀測結果理想化為一小而強之渦旋(代表颱風中心渦旋)與一大而弱之渦旋(代表外圍之非對稱對流區)之雙渦旋交互作用。論文中使用不同結構之渦旋進行雙渦旋實驗,探討雙眼牆結構形成條件與渦旋結構之關係。 實驗結果顯示,當中心渦旋為修正阮肯渦旋時,在最大切向風半徑外側存在渦度裙帶,受此渦度梯度影響,雙渦旋最大切向風處間距需較大、中心渦旋愈強,乃有利雙眼牆之形成。若二渦旋過近,甚至相連,受渦度平流產生之環流作用,二渦旋必合併,即使渦度參數比為10仍為合併。因此,二渦旋保持適當之距離,可避免座落於另一渦旋之渦度梯度上,導致合併。此外,受渦度裙帶梯度之影響,在雙渦旋間距較大時,仍可產生雙眼牆結構,而非互繞。若中心渦旋為高斯渦旋或CW渦旋時,最大切向風速未若考慮阮肯渦旋或修正阮肯渦旋時來得大,因此在中心渦旋強度不夠強時,無法組織出外眼牆結構。 在考慮中心渦旋均為修正阮肯渦旋,半徑比為1/5與1/4之一系列實驗,我們發現:只要大而弱渦旋夠大,無論中心渦旋結構為何,雙眼牆結構之形成條件主要由雙渦旋距離與渦度比決定。因此,無論颱風中心渦旋結構為何,只要非對稱對流區夠大,而颱風中心渦旋本身夠強,二者間保持一適當之距離,將有利雙眼牆結構之形成。

關鍵字

颱風 渦旋結構 雙眼牆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concentric eyewalls vortex structure typhoon

參考文獻


Anthes, R. A., 1982: Tropical cyclones: Their evolution, structure and effect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 Met. Monograph No. 41.
Batchelor, G. K., 1969: Computation of the energy spectrum in homogeneous two-dimensional turbulence. Phys. Fluids Suppl. II, 12, 233-239.
Black, M. L., and H. E. Willoughby, 1992: The concentric eyewall cycle of Hurricane Gilbert. Mon. Wea. Rev., 120, 947-957.
Carr, L. E., III, and R. T. Williams, 1989: Barotropic vortex stability to perturbations from axisymmetry. J. Atmos. Sci., 46, 3177–3191.
Chan, J. C. L., and R. T. Williams, 1987: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beta-effect in tropical cyclone motion. Part I: Zero mean flow. J. Atmos. Sci., 44, 1257-1265

被引用紀錄


郭書豪(2009)。背景渦度下颱風雙眼牆類比實驗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3017
沈彥志(2007)。渦旋交互作用與結構改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0868
謝秉昇(2005)。背景渦度下雙渦漩交互作用之水工實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2114
陳珮雯(2005)。斜壓雙渦旋交互作用--颱風雙眼牆結構之形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1986
蔡佳伶(2005)。颱風雙眼牆形成機制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067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