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47.53
  • 學位論文

1991~2000年東亞夏季季風之區域氣候模擬

指導教授 : 許晃雄
共同指導教授 : 柯文雄

摘要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Purdue Regional Model(PRM),針對1991年及2000年這10年間的夏季東亞地區進行模擬評估。 在10年的月平均氣候場部分,PRM對於基本氣象場的掌握不錯,降雨場則發現一明顯的模式降雨偏差。10年年際變化的基本場表現也頗佳,而降雨的年際變化場在1991年及1998年表現較好,1995年較差。10年年際觀測的環流及降雨場在夏季最主要的空間結構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在PRM的模擬中也能呈現相似的結果。由1991年及1998年的江淮流域強降雨的個案來評估PRM對於極端降雨的模擬能力,發現PRM在六月中末及八月初會出現模擬誤差之外。模式對於月平均降雨的空間分布、區域平均降雨的時間分布、雨帶隨時間的緯度變化以及強降雨發生頻率的空間分布上,都有不錯的模擬的結果,顯示了PRM在降尺度(downscaling)及反應極端降雨的能力。 30-60天週期的季內振盪方面,模式確實能掌握到與觀測相同的30-60天週期氣候季內振盪隨時間改變的空間配置,而普遍在模擬範圍南方的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區域的季內訊號較觀測為弱。模式在南海年際季內振盪的表現略優於西北太平洋,且觀測季內訊號較弱似乎會使得模擬呈現較差的結果。 以候平均的時間尺度來探討模式在東亞夏季季風肇始的誤差時,發現在夏季季風肇始的前一候,南海地區的木東風越強,似乎模擬越好;而在季風肇始當候,模擬發生的誤差可能和肇始當候及前一候南海地區的緯向風差異大小有關。

關鍵字

區域氣候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regional climate model

參考文獻


郭勉之,林松錦,2001:東亞夏季季風-肇始定義與季風肇始時期的環流特徵。大氣科學,29,141-169。
Anthes, R. A., 1977: A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utilizing a one-dimensional cloud model. Mon. Wea. Rev., 105, 270-286.
Bosilovich, M. G., and W. Y. Sun, 1995: For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a land surface parameterization for atmospheric numerical models. Bound-Layer Meteor., 73,321-341.
climate model for western United States. Clim. Change, 15, 383-422.
Giorgi, F., 1990: Simulation of regional climate using a limited area ─model nested in 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J. Climate, 3, 941-963.

被引用紀錄


于宜強(2006)。陸地表過程對東亞夏季季風之影響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09584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