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207.218.95
  • 學位論文

德性論觀點下的《莊子》內篇研究

A Virtue Ethics Approach to the Inner Chapters of the Zhuangzi

指導教授 : 魏家豪

摘要


本文旨在以當代德性倫理學的詮釋觀點與詮釋方法,為《莊子》思想提供一嶄新的理解背景,並呈顯出莊子思想於倫理學的討論中所能具有的當代意義。 第一章主要說明本文的研究基礎與研究方法。莊子思想在最根本的意義上,也是一種人生提供評價與指引的倫理學理論,並與西洋Aristotle所代表的德性傳統類似,都是針對行為主體提供各式各樣良好的人格特質的評價與描述—也就是德性的觀念,這是以德性倫理學的觀點對莊子思想進行詮釋所需的基礎。此外,當代倫理學者MacIntyre於《追尋美德》(After Virtue)中經由對西洋德性傳統的追溯與探究,整理出了一個由「德性」、「實踐脈絡」、「善」三個面向所構成的德性理論的理解結構。任何德性傳統都具備這三個面向的論述與說明,包括中國哲學的詮釋研究,因此本文以這樣的理論結構作為研莊子德性觀方法上的依據,分別比較莊子思想與當代德性倫理學於這三面向的研究成果,呈顯出莊子思想作為某種德性觀的共通性與獨特性。 第二章進行的是德性性質的論述與比較。莊子思想中所描寫的良好人格特質基本上符合德性的一般性質:德性是一種人格上後天所獲得之深刻、持久的優越性,包含特有的動機傾向以產生某種欲求的目標,並能可靠、成功的達成該目標。我將這些具備與德性性質相一致的良好人格特質稱之為「莊子德性」。然而,有許多一般意義的德性並不被莊子所讚許,這顯示出莊子思想有其獨特的德性觀與德性判準,為了形構出莊子德性觀之全貌,下一步需要從實踐脈絡的角度對莊子德性進行探討。 第三章是考慮德性觀念所應具備的理解背景、實踐脈絡。在當代德性研究中,Rosalind Hursthouse就是由實踐脈絡的面向進行德性研究,並提供了德性的判準。莊子思想具有與Hursthouse的德性倫理學相類似的實踐脈絡與思想傾向。然而,在進一步的比較之下,可以發現莊子思想與Hursthouse的德性倫理學仍有兩點主要的差異:一,「莊子德性」的培養並不依賴社會脈絡的說明。二,莊子德性的目的與群體性的目的沒有直接的關聯。這兩點差異使我們需要將考慮的焦點轉移到最後一個面向:「善」—也就是「德性的目的為何?」 第四章介紹「智性德性」,同時也據此說明莊子德性直接指向的「善」為何。「智性德性」是一種以知識為目的的德性,是一種有助於認知主體獲得知識的良好認知狀態。莊子思想中的論述主要是在描寫一種「開放的心靈」的智性德性,它仍是一種德性,但它並非一般意義下的道德德性,這是莊子的德性觀與其他德性倫理學理論相似卻又有所不同的主因。 第五章則是在確立了「莊子德性」與其他道德德性有所區別的獨特性質與目的之後,重新為「莊子德性」的目的、實踐脈絡,以及整個莊子德性論背後的理性依據及其合理性進行說明。並在最後說明莊子思想在這樣的德性觀點的理解之下,在當代生活的實踐面向上,以及在倫理學討論的理論面向上各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蒙培元,〈怎樣解決人與自然的關係?--從孔子的德性學說談起〉,《鵝湖》第二百九十一期(1999): 13-16。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市:文津,1992。
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杜保瑞,《莊周夢蝶》,臺北市:五南,2007年。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