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221.204
  • 學位論文

新應許之地? 桃園地區跨國移工勞動力再生產之空間

A New Promise Land ?

指導教授 : 夏鑄九

摘要


本文以移工勞動力再生產空間作為主要觀察與分析對象,考察該種空間的生產或發生之歷程,以及如何與一個「地方」的日常生活互動影響。移工的出現往往聯繫資本跨國移動,致使國際生產分工重構,也產生區域性的人口流動,這個過程在90年代以後的東亞地區更為明顯;台灣也在這個資本帶來的變遷中面對來自菲律賓、泰國等地的流移者。在移工政策上從不開放轉變為准許重大公共工程項目引進,逐漸放寬到各行各業以及幫傭、看護;移工甚至成為獎勵投資的手段以及台灣外交的籌碼。移工雇用的制度設計使得移工對雇主的高度人身依附,而勞工團體也不斷提出反對引進移工的要求,整個社會也經常污名移工的形象,因而移工的生活空間、社會空間受到政府、仲介、雇主乃至於一般民眾的排擠。 以桃園地區作為考察的空間範圍,該地區的空間發展清楚地隨著國際分工的轉變而有起落更迭:從過去作為紡織的生產基地到今日為「台北-新竹」科技走廊的生產基地;從過去的工業區到今日的科學園區,乃至於閒置的工業土地轉作為大型量販商場的工商綜合區。空間的轉變也意味著社會結構的變化,90年代之後桃園聚集了將近七萬的移工,同時也帶來勞動力再生產的問題,本文所觀察的空間主要為移工宿舍、提供移工消費的市集與移工假日所聚集的都市消費空間等。移工對於雇主,特別是在製造業部門,確保勞動力的再生產成為重要的課題,考察雇主對移工生活「管理」的方式,從個別雇主自行管理,發展出仲介協助代管進而使仲介代為「管理」的服務成為,甚至發展出「外勞村」等空間。 研究中以中壢市區與觀音工業區周邊的移工消費場所為例,考察地方建構的移工消費空間,通過移工平時與假日的消費如何改變了地方原有的地景,同時也影響了地方面對移工的態度。當然國家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包括節慶活動的舉辦、警察的管制等,這些與移工空間息息相關的作用力量,也在移工所帶來的地方變遷當中不停的翻動。

參考文獻


12. 李慧君,2005,『台灣戰後經濟發展脈絡下桃園地區工業空間組織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06。
21. 范裕康,2005,『誰可以成為外勞?移工的招募與篩選』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5/6。
28. 陳志柔,2001,『中國大陸農村財產權制度變遷的地方制度基礎:閩南與蘇南的地區差異』,台灣社會學第2期, pp219-262。
22. 張漢宗,1970,『光復前台灣之工業化』 聯經出版公司。
1. 王宏仁,2003,『他者論述、管理實務與在地抵抗:以越南台商工廠為例』,東南亞學刊第一卷第2期, pp37-64。

被引用紀錄


金天立(2007)。菲律賓社群的形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7.00578
林玲瑩(2014)。不只生存、還要生活:台灣移工休假處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327
陳虹穎(2008)。台北車站/小印尼:從都市治理術看族裔聚集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209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