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85.147
  • 學位論文

農業草根知識發展之研究---卓蘭鎮葡萄栽培技術為例

指導教授 : 蕭崑杉
共同指導教授 : 孫樹根

摘要


本研究係對台灣葡萄產業技術的歷史進行考察,選擇苗栗縣卓蘭鎮之研究個案,以形成巨峰葡萄田間產期調節的技術體系為對象,這是一項屬於台灣在地的農業技術創新,透過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與田野調查,分析討論農業草根知識的意義。 研究工作從瞭解栽種巨峰葡萄的產地社會條件切入,以發現台灣葡萄農業草根知識之意義。首先,是對巨峰葡萄的栽培歷史與環境分析,包括:農村的地理環境、拓墾歷史、農業勞動力、產銷體系、葡萄推廣教育與技術推廣等條件的探討。其次,分析葡萄農民性格、技術學習、農業經營結構、農業知識體系等影響草根知識之分享、交換與體驗的活動過程。 經由瞭解農民融合「心的體驗」與「身體的勞動」,「做」出巨峰葡萄整枝修剪與樹相診斷兩項關鍵技術的過程,本研究提出六項農業草根知識的特徵: 1、是農民因應處理發現差異、修正不確定的知識體系。 2、是農民藉由身體實踐操作而產生對事物的認識。 3、藉著農民豐富的想像擴張知識(論)的廣度與深度。 4、是一種以農民的能動性與自主性,表現農業常識的價值。 5、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對知識的分享體驗,伴隨著合作互助的社群價值。 6、依附農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據此,本研究定義:草根知識是發生於科學知識與傳統知識共同轉化的區塊之中。發展經驗的結果,對農村、產業與農民都具有實質發展的意義,並且提供知識論概念的討論。 最後,本研究建議農業草根知識發展的領域,是提供未來基層農業推廣的工作模式;以科學哲學的觀點分析討論農業草根知識,吾等預期產生知識論的深度與廣度。

參考文獻


王振寰、高士欽(2000)。全球化與在地化:新竹與台中的學習形區域比較。台灣社會學刊,第24期:179-237。
詹光榮(2004)。輸日葡萄實務與展望。葡萄栽培技術研討會專集,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第67號,頁:181-184。
陳文吟(2000)。由美國楝樹發明專刊探討新穎性相關規定之合理性。台大法學論叢31(1):249-288。台北,台灣大學。
楊弘任(2002)。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技術發展史。科技、醫療與社會,第二期:1-57。
林崇熙(2001)。脈絡性技術—頡頑國家的拼裝車。新史學,12(4):75-120。

被引用紀錄


葉虹靈(2007)。異端的生存之道—台灣另類有機農業生產者的實作策略〔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7.00602
馮植翎(2011)。文化生態、地景與技術-苗栗公館客家福菜產業之變遷〔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5/NKUHT.2011.00008
劉彦缇(2014)。臺灣葡萄常用根砧之生長及其對巨峰葡萄果實品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474
張淑媚(2006)。有機蔬菜產業發展限制與社會資本的關係-以彰化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13962
江慈恩(2007)。金門島的民俗植物知識傳承教育初探──以古寧頭、五虎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3569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