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90.141
  • 學位論文

張載的「本源之學」在宋代新儒學開展期的建構與角色

指導教授 : 張瑞良
共同指導教授 : 張永儁

摘要


對於張載哲學的研究,即便經過九百多年到了今日,仍然是意見分歧。原因在於隨著不同的詮釋角度切入張載原文,便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思想體系。然而從張載的時代背景來看,面對佛學精妙的「本源之學」思想型態刺激,宋代新儒學中,「本體」的建構乃是必須之事。張載在尋訪釋老無所得,而又返歸六經的思想歷程中,所建立的本體論乃是承自易傳、中庸的儒家經典,批判性地繼承漢代氣化宇宙論與佛教「超越性的本源之學」,加上自己的精思,構成的本體論與宇宙論相互融貫而不離的「本體宇宙論」。 張載對於「本體」的看法,基本上承自佛教。但是對於「本體」與「現象」之間的關係,張載則是道地的儒者。本體之所以為「本」,乃在於對氣化現象的指導性,又因「本體」乃屬超越於現象者,是無法用現象界的定名來直接指涉的。故而張載一方面認為我們唯有透過對「氣化活動」的理解掌握以反溯本體的存在,一方面在「本體」的理論建構中,以「形容詞」來間接「代稱」本體層次之事:「太虛」與「神」,而建構出一個本體論世界結構:「本體→神→性→氣化之道→物」。 張載對於新儒學建構的影響力,主要在於他身為北宋第一個建立系統性的新儒學理論者,其理論的結構體系亦呈顯了後來理學的大體架構,然而其思想則為不同的學派分別引用與繼承,故而張載思想的影響力可說是隱性的,表面上雖是程朱理學為正統主流,然而張載的思想對於理學發展的影響力是不可抹滅的。

關鍵字

張載 正蒙 本源 本體 現象 本體論世界結構 理氣相即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陳立驤,〈張載天道論性格之衡定》,鵝湖月刊第26卷第11期總號第311,2001年5月。
曾振宇,《中國氣論哲學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文化,1994年9月。
---《朱熹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0年12月。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宋代篇,台北市:學生書局,1980年1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