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88.249
  • 學位論文

國家對兒童態度的轉變-以台灣兒童福利行政與法制發展為中心

指導教授 : 王泰升

摘要


現今台灣兒童的生活其實存在著兩股文化力量的交戰,一種是強調兒童人權與快樂生活的近代兒童觀,一種是傳統思維中對於兒童可以被任意處置的想法。從過去國家選擇不介入,到現在國家選擇積極介入並發展出日趨完整的兒童保護法制來看,國家對兒童的態度有著明顯的轉變。本文認為,影響國家日漸關注兒童福利發展的原因在於國家對兒童形象認知與態度的轉變。而影響國家有所轉變的原因,除了國際壓力與趨勢以外,台灣日趨成熟的民主政治體制以及解嚴後民間力量的啟動都扮演了關鍵性的因素。 因此,本文先依照時代順序對兒童救濟與福利發展的歷史做一個概括性的社會面介紹,瞭解台灣兒童福利「從特殊救濟邁向一般福利」的發展歷程,再探討行政權與立法權等國家行為的作用與兒童福利發展之間的關係,嘗試觀察國家公權力介入兒童福利事項的程度、轉變因素,以及所造成的影響。並且希望在國家行為、執政者意識型態與兒童形象轉變之間,找出國家與兒童形象之間的關連性。 本文認為,台灣兒童福利的發展具有因政權頻繁交替所生的「斷裂與不連續性」,但隨著時代的演進,又具有「從特殊救濟到一般福利」的發展走向,從這裡我們看到兒童從隱匿於家庭之中,逐漸地成為公眾與國家權力關注與討論的焦點。但是,當執政者持續受到舊思維的影響,而抱有「發展福利是對台灣人民恩賜」的觀念時,主政者的心態與誠意就影響了福利究竟作為一種政治工具或者國家義務。而真正扭轉國家在兒童福利發展上的長期惰性以及改變對於兒童的態度,開始關注與發展兒童福利與保護事項的因素,正是日漸成熟的政治民主化體制以及民間力量的啟動。從買賣與虐待兒童的歷史回顧裡,我們看到台灣的兒童地位「從財產到個體,從可處分到具有獨立性」的質變過程,也看到公權力開始介入兒童保護事項,跨越傳統上與家庭的界線,更看到執政者對福利的看法與對兒童的想像,影響了國家在兒童福利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與挹注資源的多寡。 透過這些法律史研究所得到的成果,讓我們得以在面對現今兒童保護問題時,以自身社會的歷史為背景,從更多元的角度來出發,思索屬於台灣社會的因應之道。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welfare state children

參考文獻


1999《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
1957〈婦聯七週年〉,《中華婦女季刊》第7卷第9期
1957《中華婦女季刊》第七卷第6期、第7期
1956〈成功新村牛乳站記〉,《中華婦女季刊》第7卷第2期
1959〈談牛奶供應站〉,《中華婦女季刊》第9卷第7期

被引用紀錄


張郁玲(2017)。邁向非暴力教養社會—從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之禁止體罰法制開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4131
佘耕任(2017)。管控誰的風險?臺灣兒少保護案件的實務成案標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4102
劉穎嫻(2017)。論兒童虐待之刑事規制──以刑法第286條妨害幼童發育罪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821
游絲涵(2014)。兒童選秀節目中的童星建構──以【超級童盟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664
周嘉鈴(2014)。兒童少年保護之法制及其實踐困境 -以兒童及少年權益與福利保障法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5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