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07.161
  • 學位論文

畫家的左手:日治時期台灣創作版畫研究

指導教授 : 顏娟英

摘要


本論文的主題在論述日治時期台灣創作版畫的發展情形,並側重於觀察西川滿的文學活動、以及《民俗台灣》同仁的民俗調查工作對立石鐵臣與宮田彌太郎版畫創作的影響。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西川滿,《わが故鄉 わが青春》(東京:日孝山房,1991)。 何勁松,《近代東亞佛教—以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為線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佐藤春夫,邱若山譯,《殖民地之旅》(台北:草根,2002)。 吳天賞,黃琪惠譯,〈府展的各種看法〉,《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2001),頁547。原文發表於《台灣文學》,1943.1。 吳密察,〈《民俗台灣》發刊の時代背景とその性質〉,收入藤井省三等編著,《台灣の「大東亞戰爭」--文学、メデイア、文化》(東京:東京大學,2002),頁231-265。 李石樵、吳天賞,顏娟英譯,〈第六回府展作品與美術界—李石樵與吳天賞對談〉,《風景心境》,頁309。原文發表於《新竹州時報》,1943.12。 岩切信一郎,〈馥郁たる香気ー〈髮梳ける女〉〉,青木茂編《日本の近代美術12--近代の版画》,頁51-52。 林竹君,〈唯美的距離—宮田彌太郎凝視下的「華麗島」〉,《議藝份子》,第五期(2003.3),頁1-21。 林惺嶽,〈跨越時代鴻溝的彩虹〉,《台灣美術全集4—廖繼春》(台北:藝術家,1992)。 松山虔三攝影,池田敏雄解說,〈グラフ:日食艋舺風俗〉,《民俗台灣》,1卷6期(1941.12),頁27。 松山虔三攝影,金關丈夫解說,〈グラフー竹細工の村〉,《民俗台灣》,2卷4期(1942.4),頁27-28。 松尾直太,《濱田隼雄研究─日本統治時期臺灣1940年代的濱田文學》,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河原功,〈雜誌《台灣藝術》と江肖梅〉,《臺灣文學研究の現在》(東京:綠蔭書房,1999),頁138。 河原功編,〈池田敏雄著作目錄〉,《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四號(1982.10),頁178-186。 河野實,〈版の絵から絵画への萌芽—刀畫「漁夫」をめぐって〉,青木茂監修《近代日本版画の諸相》(東京:中央公論,1998)。 河野實,〈近代版畫の先驅者—山本鼎評傳〉,青木茂編《日本の近代美術12--近代の版画》(東京:大月書局,1994)。 近藤正巳,〈西川滿札記〉,《台灣風物》,30卷3、4期(1980.9、12),頁1-28、81-128。 邱函妮,《街道上的寫生者-日治時期的台北圖像與城市空間》,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頁8-9。 邱坤良,《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台北:自立晚報,1992)。 邱若山,《佐藤春夫台灣旅行關係作品研究》(台北:致良,2002)。 金關丈夫等,〈座談會:柳田國男氏を圍みて—大東亞民俗學の建設と《民俗臺灣》の使命〉,《民俗臺灣》3卷12期(1943.12),頁2-15。 121
張文環,〈雜誌《臺灣文學》的誕生〉,《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2號(1979.8),頁180。 莊素娥,《台灣美術全集 顏水龍》(台北:藝術家,1992)。 野村幸一,顏娟英譯,〈台陽展觀感 發揮台灣的特色吧!〉,收入顏娟英編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2001),頁328。原文發表於《台灣日日新報》,1935.5.7,版6。 陳玲蓉著,《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臺灣宗教改革》(台北:自立早報,1992)。 陳迪華編著,《館藏宗教版畫》(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6)。 陳清汾,顏娟英譯,〈新繪畫的觀賞與批評—台陽展介紹〉,《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2001),頁330。原文發表於《台灣日日新報》,1935.5.21,版3。 陳藻香,《日本領台時代の日本人作家—西川滿を中心として》,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陳藻香著,葉石濤譯,〈臺灣時代的西川滿文學〉,《西川滿小說集1》(高雄:春暉,1997),頁129。 陳譽仁,《生活與創作—台灣美術展覽會的靜物畫與現代生活的成立》,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富田芳郎,〈民俗採訪の會—新莊街に就て〉,《民俗臺灣》,3卷6期(1943.6),頁44。 曾一珊,《從《民俗台灣》看1941-1945年間立石鐵臣的版畫創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森田溥,〈橫手ゆかりの文人畫人專欄—橘小夢〉,《はたはた》,81號(2002.12)。參考自月刊《はたはた》的網站。 黃世輝、彭建銘、戴伶蓉著,〈顏水龍工藝戰興工作之歷史研究—台灣生活工藝運動的推廣〉,收入《顏水龍先生百歲紀念工藝特展》(草屯:台灣工藝研究所,2003),頁29-44。 黃得時,〈本島の演劇問題-二元的に進め〉,《興南新聞》,1941.10.28。 黃得時,〈娛樂としての布袋戲〉,《文藝台灣》,三卷一號(1941.10),頁62-63。 黃琪惠,〈立石鐵臣在台生活與創作〉,《20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2),頁613-640。 黃琪惠,《台灣美術評論全集2—吳天賞、陳春德》(台北:藝術家,1999)。 新垣宏一,張良澤譯,《華麗島歲月》(台北:前衛,2002)。 楊曾文著,《日本近現代佛教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引用書目: Hashimoto Mitsuru, “Chiho-Yanagita Kunio’s “Japan”,” in Stephen Vlastos ed. Mirror of Modernity: Invented Traditions of Modern Jap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8), pp.135-137. 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起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1999)。 不著撰者,〈川上澄生氏の創作版畫展〉,《台灣日日新報》,1935.3.19,版6。 不著撰者,〈版藝術目指して—創作版畫會生る 近く發會式舉行〉,《台灣日日新報》,1935.5.31,版4。 不著撰者,〈社說〉,《台灣日日新報》,1941.11.6,版2。 不著撰者,〈南方美術の使命〉,《南方美術》,1卷1號(1941.8),卷頭語。 不著撰者,〈素描版畫展—六日から朝日小會館で 內外一流畫家の粹を蒐めて〉,《台灣日日新報》,1935.4.5,版2。 不著撰者,〈高校美術部作品展〉,《台灣日日新報》,1933.1.27,版7。 不著撰者,〈學藝消息—台灣版畫俱樂部〉,《台灣日日新報》,1935.2.10,版6。 又吉盛清著,魏廷朝譯,《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衛,2001),頁271。 三木哲夫,〈日本創作版畫協會の結成とその活動〉,青木茂監修《近代日本版画の諸相》,頁301-303。 丸山晚霞,〈我所見過的台灣風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2001),頁87。原文發表於《台灣時報》,1931年8月-9月。 小池智子,〈版画という語—「版画」概念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明治三十年代後半を中心に〉,青木茂監修《近代日本版画の諸相》(東京:中央公論,1998)。 川上澄生,〈裝幀雜感〉,《愛書》,第4期(1935.9),頁28-33。 工藤好美,〈民藝論〉,《民俗台灣》,3卷9期(1943.9),頁2-14。 中見真理,《柳宗悅—時代と思想》(東京:東京大學,2003)。 中島利郎,《西川滿全書誌(未定稿)》(大阪:中國文藝研究會,1993)。 中島利郎等編著,《よみがえる台湾文学—日本統治期の作家と作品》(東京:東方書店,1995) 王白淵,陳才崑譯,〈第六回府展雜感—藝術的創造力〉,《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2001),頁304。原文發表於《台灣文學》,4卷1期(1943.12)。 王昭文,《日治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文藝台灣》、《台灣文學》、《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王淑津,《南國虹霓—鹽月桃甫藝術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北原白秋著、矢野峰人編輯,《華麗島風物誌》(東京:彌生書房,1960)。
北園克衛,〈諸家芳信〉,《文藝台灣》,二卷一期(1940.3),頁61。 永瀨義郎,《版画を作る人へ》(東京:日本美術學院,1923)。 田中保男,〈南郊雜記〉,《台灣文學》,2卷3期(1942.7),頁2-5。 石黑英彥,顏娟英譯,〈台灣美術展覽會〉,《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2001),頁558。原文刊於《台灣時報》,1927.10。 立石壽美,張良澤譯,〈回憶〉,《台灣畫冊—立石鐵臣》(台北縣:縣立文化中心,1996),頁10。 立石鐵臣,〈なんぢやもんぢや〉,《民俗台灣》,2卷4期(1942.4),頁29。 立石鐵臣,〈台南通信〉,《文藝台灣》,2卷1期(1941.3),頁80-87。 立石鐵臣,〈台灣民俗圖繪:日食龍山寺〉,《民俗台灣》,1卷5期(1941.11),頁31。 立石鐵臣,〈台灣民俗圖繪:洗濯風景 一〉,《民俗台灣》,3卷6期(1943.6),頁26。 立石鐵臣,〈台灣民俗圖繪:飯店〉,《民俗台灣》,卷2期(1941.8),頁34。 立石鐵臣,〈台灣民俗圖繪:萬華にて〉,《民俗台灣》,卷5期(1943.5),頁26。 立石鐵臣,〈台灣民俗圖繪--林本源庭園〉,《民俗台灣》,3卷5期(1943.5),頁27。 立石鐵臣,〈布袋戲人形〉,《民俗台灣》,卷1期(1942.1),頁21。 立石鐵臣,〈民俗圖繪:大南社にて 一〉,《民俗台灣》,3卷11期(1943.11),頁16。 立石鐵臣,〈民俗圖繪—竹搖籃〉,《民俗台灣》,3卷1期(1943.1),頁30。 立石鐵臣,〈生めよ 殖えるよ〉,《台灣時報》,1941.5,頁79。 立石鐵臣,〈生活文化振興會覺書〉,《民俗台灣》,4卷4期(1944.4),頁26。 立石鐵臣,〈立石鐵臣特輯之二—我的創作軌跡〉,《雄師美術》,第109期(1980.3),頁112。 立石鐵臣,〈美術時評〉,《文藝臺灣》,1卷3期(1940.5),頁210 。 立石鐵臣,〈美術時評〉,《文藝臺灣》,1卷5期(1940.10),頁401。 立石鐵臣,〈哭鳥のお喋り〉,《民俗台灣》,1卷2期(1941.8),頁33。 立石鐵臣,〈柴屐—台湾の下馱に就いて〉,《民俗台灣》,2卷2期(1942.2),頁47。 立石鐵臣,〈亂彈—或少女の日記抄〉、〈亂彈—續或少女の日記抄〉,《民俗臺灣》,1卷6期(1941.12),頁30、2卷1期(1942.1),頁30-31。 立石鐵臣,〈消息:求人〉,《民俗台灣》,1卷6期(1941.12),頁55。 立石鐵臣,〈荒涼的景象-期待風土的花朵盛開〉,《台灣日日新報》1940.4.12,版6。 立石鐵臣,〈控帖〉,《民俗台灣》,2卷8期(1942.8),頁46。 立石鐵臣,〈異彩を放つ—豪華本を見る〉,《臺灣日日新報》,1937.8.24,版6。

被引用紀錄


張育薰(2012)。日治後期臺灣民俗書寫之文化語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2.00244
陳以凡(2013)。生活美術的教育家:顏水龍的臺灣工藝活動研究1930-50年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2044
夏亞拿(2012)。暗潮洶湧的藝壇:戰後初期台灣美術的動盪與重整(1945-1954)〔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658
蘇雅萍(2011)。林智信版畫中的臺灣本土意象〔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61-2002201120594700
蕭怡姍(2012)。南島‧繁花‧勝景-鄉原古統《麗島名華鑑》與《台北名所圖繪十二景》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216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