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31.73
  • 學位論文

影響收養家庭生活適應歷程之初探

指導教授 : 鄭麗珍

摘要


研究者曾是公部門的行政人員負責收養服務的業務,基於工作的需要必須審查每一個經過機構收養的個案,為了確保每位被收養的孩子能夠得到第二個家庭的機會,希望收養父母收養到她們想要的孩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國內收養相關研究付之闕如,對於孩子進入家庭後的狀況缺乏探討,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一般機構式收養案件中,被收養的孩子與其收養父母如何再適應家庭生活,作為未來本土收養研究的基礎。 本研究採用質性深度訪談方法探討收養家庭的醞釀形成過程,收養的觀念、態度及各個階段生活適應的心路歷程與經驗感受,本研究共計訪談5位透過機構收養的收養媽媽。 研究發現,收養適應歷程大致可分為醞釀期待階段及生活改碧調適二個階段。 一、醞釀期待階段:收養基礎動機為不孕,加上喜歡孩子、有孩子讓家更完整、完成當父母的心願及傳宗接代等動機而決定收養;收養的啟動者多為女性,但決策者為男性;對於收養孩子的期待性別上的選擇會受傳宗接代的影響,沒有傳宗接代壓力的傾向選擇收養女孩;年齡上大部分會覺得越小越好;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基本的考量。家庭系統部分發現娘家是站在比較支持的立場,婆家會催促生育,如果要收養則傾向收養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二、生活改變調適階段:孩子進入家庭後會造成原有家庭系統的動盪與改變,如時間、空間、作息及夫妻關係的改變等,在成員的互動及外在資源的輸入之下,漸漸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與穩定。因為被收養孩子與收養人的背景特質不同,因而在改變調適階段也會出現不同的助力和阻力影響整個收養家庭的適應歷程。 (一) 影響收養家庭生活適應的阻力包括:1.孩子因為不安全感而引發的行為問題如尿床、貪吃、黏人、試探、激怒等。2.公公、婆婆傳統血緣親生優於收養的價值觀框架造成親生優於收養的觀念。3.社會看待收養並非常態的異樣眼光。 (二)影響收養家庭生活適應的助力包括:1.被收養孩子符合收養人的期待。2.年齡越小越好。3.有緣份--外貌相似的收養親子。4.揭開身世之謎,適應更順利。5.開放性收養(open adoption)—持續與原生家庭接觸。6.手足一起被收養。7.因為收養而感到滿足。8.娘家的資源支持。9.機構協助。10.熟悉的人收養經驗分享。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收養家庭所面臨特殊議題如管教、孩子的長相、身世告知、公婆對收養的態度以及收養是為誰的利益的討論及未來研究上的一些具體建議,希望能夠帶給收養家庭更多的協助與肯定。

關鍵字

收養 系統理論 生活適應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system theory adoption

參考文獻


林文瑛、王震武,1995,中國父母的教養觀:嚴教觀或打罵觀?本土心理學研究,第三期。
林佩琪,2003,已婚婦女子女價值、理想子女術語性別偏好—世代觀點知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政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峰,2003,我們都是一家人—成功收養大孩子之初探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Barth, R. P., Miller, J. M., 2000,Building Effective Post—Adoptions Services: What is the Empirical Foundation? ,Family Relations, vol.49(4), pp.447-455.
Belsky, J., 1981, Early Human Experience : A Family Perspectiv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7, 3-23.

被引用紀錄


鄭雅華(2015)。收養家庭支持團體之評估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5.00012
陳逸陵、馬宗潔(2023)。被收養人身世告知經驗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7(1),91-132。https://doi.org/10.6785/SPSW.202306_27(1).0003
陳奕潔(2016)。父系傳承制度下的收養決策及其變遷:婦女的角度〔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0299
楊淑宜(2015)。親生母親與被出養子女的重聚經驗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937
莊孟燁(2010)。教育的跨代移轉:臺灣收養樣本的自然實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22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