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68.16
  • 學位論文

流浪到淡水!捷運移動經驗與淡水空間的觀光化

Travel to Damshui! Moving expereince of MRT and the tourism of Damshui's space

指導教授 : 陳東升

摘要


本研究的核心提問是:淡水為何在捷運通車後迅速觀光化?第一大部份先透過文本分析的方式,靜態地比較捷運前和捷運後的淡水空間元素,透過實體空間元素、抽象空間文化內涵以及空間意義的轉變,來突顯淡水空間急速觀光化的實然面貌,從而勾勒出本研究欲探討的經驗對象。 第二大部分透過經驗分析,分別從三種不同的角度來回答核心提問:第一個角度是,台北捷運究竟透過哪些機制,促成淡水空間急速觀光化?在此援引流動空間的概念,透過經驗現象的考察,描述捷運空間文化形式如何隨著捷運路網遍布沿線空間,接著則回到淡水的例子,探討各公部門行動者如何成為捷運空間文化擴散的代理機制,一齊參與淡水空間轉變的過程。 第二個角度探討捷運觀光客如何參與�促成淡水急速觀光化的過程?論述的焦點放在移動的捷運乘客�觀光客的身上,先探討進入捷運空間的「捷運族」如何在捷運空間的規訓下,逐漸成為內化捷運空間文化的守法好乘客,接著再探討這樣的「捷運族」如何經歷「搭捷運」的旅程,真正造訪淡水之後,是以什麼方式凝視淡水,淡水在地行動者如何回應這群龐大消費者,這些過程又是如何加速了淡水的觀光化步程。 第三個角度在於淡水在地行動者如何回應捷運的觀光衝擊,透過外部結構情境與行動者生命經驗的辯證角度,來詮釋在地行動者在不同階段的回應課題與策略,和前兩段不同的是,在地行動者的回應歷程早在捷運動工時就展開了,因此將依「前捷運階段」和「後捷運階段」兩階段,來論述在地行動者如何回應並參與淡水的急速觀光化過程。 因此,捷運空間的流動性透過公部門機制轉變淡水、捷運族透過觀光實踐造訪淡水、淡水在地行動者積極起而回應衝擊,以及三部分原因彼此的交互關連,促成了捷運後淡水空間的急速觀光化。

關鍵字

淡水 捷運 觀光 流動空間 空間 地方空間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Damshui MRT tourism space of flow space space of place

參考文獻


范雲(2003)。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婦女運動:以運動者及其生命傳記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台灣社會學,5,133-194。
王志弘(2003)。台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2,121-186。
楊子葆(1990)。台灣都市交通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之個案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夏�秋季號,53。
王志弘(1990)。都市流動危機的論述與現實 --- 台北『交通黑暗期』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2,3),105-182。
周彥文主編(2004)。淡水生活風情。台北:麥田。

被引用紀錄


陳諭瑩(2009)。探索審議式民主與社區願景建構之可能意義 -以淡水社區大學21世紀地方議程工作坊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491
葉冠伶(2007)。觀光旅遊圖像的結構與解構--以淡水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1019
Wu, Y. X. (2018). 觀光創造性破壞模型之精簡指標系統--以淡水為例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496
陳雨彤(2007)。地方行銷與地方治理之研究─以台北縣淡水鎮發展個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3042
董妙津(2010)。洪濤與細流--淡水旅行文學研究 1629-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22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