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72.115
  • 學位論文

西南氣流實驗探空資料特徵分析研究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Air Sounding Observation during SoWMEX/TiMREX

指導教授 : 周仲島

摘要


於2008年西南氣流實驗期間為深入了解西南氣流的熱動力性質及分布特徵,在南中國海及台灣臨近海域施放多次探空,包含機載投落送(Dropsonde)及船舶探空,另外,於台灣本島上亦設置探空觀測站共13站,其中因應實驗需求而增設5站實驗探空站,進行高時間、空間解析度之探空觀測,所蒐集之高解析度探空資料共2293筆。本研究首先針對該組探空資料進行資料品質控管,並嘗試建立探空品質控管流程及自動化品質評估方法。經由探空交叉比較實驗與品質控管結果得知,不同探空的廠牌型號之間有其系統限制及偏差特性,其中Meisei與Vaisala RS80探空系統在相對濕度觀測上容易有偏乾的情形,雨天時誤差甚至可達20 %,且Vaisala RS80其濕度感應器限制在2 - 95 %之間。 本研究利用此組資料,針對2008年5-6月大氣垂直結構特徵進行分析研究。分析不同地區日夜變化之垂直分布顯示,北部地區有較顯著之溫度日夜變化,但風場之日夜變化差異較小,且白天之比濕較高,明顯不同於其它地區;南部地區則是在500 hPa以下有較明顯之溫度及比濕日夜變化,且整層大氣皆為夜間之比濕較高,在夜間容易有較強的西風分量。在海上,越靠近西南氣流上游海域其日夜變化越明顯,特別是在風場方面,在夜晚之西風分量明顯較白天強,且隨著高度增加日夜差異越顯著。 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利用該組資料分析2008年五、六月低層噴流的特徵,結果顯示2008年5-6月台灣地區噴流軸高度較常發生在650 - 625 hPa與900 - 925 hPa高度之間。比較各地區之差異可見,在北部地區發生低層噴流之頻率較高,且最大風速較強,甚至有40 m s-1以上之個案發生;南部地區則較不容易有低層噴流產生,且風速亦不如北部地區強;在外島地區,最大風速軸較低,常發生在900 - 925 hPa高度之間,且風速較弱。統計實驗期間累積雨量大於100 mm/24 hr的11筆大雨個案中,有10筆在降雨前24小時可發現低層噴流的出現。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SoWMEX dropsonde day-night different LLJ jet streak

參考文獻


官岱瑋,林博雄,2005: 台灣地區大氣探空剖面特徵分析。 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台北。
蔡清彥,1991: TAMEX期間高低層噴流的耦合情形。 大氣科學,19,67-87。
劉廣英,葉文欽,張儀峰,呂國財,1986: 台灣地區垂直向氣象因子量之合成分析與探討。 大氣科學,13,47-60。
陳泰然,蒲金標,1985:華南春季低層噴流之形成與台灣北部地區豪雨之個案分析。 大氣科學,12,23-32。
Chen, G. T.-J., and C.-C. Yu, 1988: Study of low-level jet and extremely heavy rainfall over northern Taiwan in the mei-yu season. Mon. Wea. Rev., 116, 884-891.

被引用紀錄


修榮光(2010)。西南氣流實驗期間中尺度邊界與對流激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21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