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197.26
  • 學位論文

多目標基因演算法於韌性城市評估之研究

Apply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To Evaluate Urban Resilience.

指導教授 : 李鴻源

摘要


氣候變遷與人口增加是現代都市發展所共同面臨的文明病,從水利工程的角度來看,高效的雨洪管理應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之一。面對氣候變遷,雨水管理的觀念也漸有改變,暴雨控制從集中處理轉變為使用就地處理的低衝擊開發(LID),其主要概念是增加集水區的入滲或蓄水空間,直接減少地表逕流。LID除暴雨控制的能力,同時能增加地表綠覆減輕都市熱島效應,有效降低洪水、熱浪等災害脆弱度,提升都市韌性。傳統雨洪管理的評估,暴雨控制成效的因子為洪峰流量,然而洪峰流量僅能代表空間中某個點的水文量,不足以表示暴雨期間的逕流過程。因此本研究的評估除考慮下游整體洪峰流量因子外,也同時考慮能表示逕流過程的水文滯留足跡(HFR)為影響因子。 研究區域以高密度開發的新北市中永和地區為例,使用美國環保署(US EPA)的暴雨管理模式(SWMM),依照該地區的土地利用特性選擇適合的LID設施或是滯洪池,然後以不同重現期及不同延時的降雨進行模擬。結果顯示LID在低重現期、短延時降雨中最能發揮效益,在25年重現期以上的降雨則使用滯洪池的效益較高。此外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應使用雨水收集;而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應使用綠屋頂,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在不同區域設置LID的情境模擬中,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探討空間配置的優先順序。本研究使用多目標基因演算法(MOGA)後得到最佳空間配置下的成本與洪峰、HFR的關係曲線,LID設置達可設置面積的80%即與全部配置的水文效果相同。欲削減洪峰應將LID設置於流入排水主幹中游的支線上游,欲削減HFR則以主幹上游、支線下游的區域優先。最後以蒙地卡羅試驗證明在都市,管線複雜的情況下,不透水率較高的區域應設置較高比例的LID。

參考文獻


[1] 內政部戶政司. (2018). 民國107年4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
[2] 內政部營建署. (2015). 水環境低衝擊開發設施操作手冊
[3] 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倉儲服務平台. 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8/index.cfm
[4] 何媚華. (2014). 中永和地區都市排洪系統最佳管理措施之探討.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1-95
[5] 徐硯庭. (2014). 低衝擊開發運用在高都市化地區的減洪效益-以新北市中永和地區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1-12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