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29.19
  • 學位論文

青少年體操選手營養、生理及生化狀況之探討

Surveillance of dietar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status in adolescent gymnastics

指導教授 : 劉珍芳 教授 胡雪萍 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青少年體操選手之生長發育、體組成、營養及抗氧化力等生理狀況是否與一般青少年有所差異。實驗對象為大台北地區年齡介於12至19歲之國中及高中之男、女體操選手各21及23名 (平均年齡分別為16.1及15.5歲),並以性別及年齡配對之非運動員為對照組,男、女各22及25名。男性及女性體操選手平均接受體操的訓練分別為8.2及7.4年 (範圍3~11年)。調查女性受試者之月經狀況,發現所有的女性對照組皆已經月經來潮,但是有30.4 %之體操選手月經尚未來潮,而16名月經來潮之體操選手其中有50 %表示月經有不規則的情形,顯示女性體操選手初經延遲及月經不規則之發生率較高。體操選手為維持身材及運動表現,其飲食攝取狀況略有不同,例如女性體操選手飲食中之脂肪攝取量顯著較低,醣類及維生素C攝取量較高。體位測量結果方面,發現體操選手之身材較為瘦小,體脂肪較少。血液生化值方面,體操選手之鐵營養狀況比對照組差。體操選手血液中維生素C、GSH濃度及總抗氧化力 (total antioxidant status, TAS) 低於對照組。綜合本研究結果,發現女性體操選手有較高比例之初經延遲及月經不規則現象,並且發現所有體操選手之身材較瘦小,飲食狀況略有不同,以及血液中鐵狀況與抗氧化狀態較差。

並列摘要


The aim of this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pubertal development, body composition, nutritional and antioxidative status in gymnasts and non-athletes. Twenty-one male (16.1 years) and 23 female (15.5 years) gymnas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22 male and 25 female non-athletes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s. Male and female gymnasts experienced intensive training for 8.2 and 7.4 years, respectively. Pubertal development was delayed in the female gymnasts group. There were 30.4 % delayed menarche of all female gymnasts, and 50 % menstrual irregularities of pubertal gymnasts. Female gymnasts had different dietary intake pattern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Gymnasts were significant shorter and leaner than controls. Besides, gymnas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lasma vitamin C, glutathione and total antioxidant status (TAS) level than controls. In conclusion, female gymnasts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menstrual disorder. All gymnasts were shorter and leaner than controls, and they also with different dietary status, lower iron and antioxidant status than controls.

參考文獻


曾美智﹐李明濱 (1991) 厭食症與暴食症。當代醫學。18, 74-80。
陳玉欣 (1999) 國中生飲食行為及相關因子的流行病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婷 (2000) 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張偉胤 (2000) 舉重選手之訓練對其體組成、細胞損傷集體內抗氧化狀態之影響。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學岑 (1997) 青少年節食型態與體質指數。台灣精神醫學。11:402-409。
蕭芳惠 (1995) 台北市高中生女生的體型意識與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 李寧遠 (1997) 運動營養學。華香園出版社。台北﹐台灣。 林宜親 (1997) 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玉真 (1992) 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徐台閣﹐徐廣明﹐林明金石﹐李建明﹐林孝義﹐謝伸裕 (1999) 中等強度運動強度對脂質過氧化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1, 29-37。
曾美智﹐李明濱﹐李宇宙 (1997) 中文版暴食問卷之信度和效度。臺灣精神醫學。11, 141-155。

被引用紀錄


賴瑩潔(2014)。配方食品改善不同肥胖體型的體脂肪指標之效應〔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400114
賴淑萍(2005)。大學生「女運動員三症候群」之相關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732023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