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16.18
  • 學位論文

單側後牙區固定式植體補綴物相對咬合強度之探討

Investigation of relative occlusal intensity over unilateral posterior implant support fixed partial prosthesis

指導教授 : 洪純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以電腦輔助定量咬合分析儀T-Scan II system 來測量並 記錄植體支持補綴物及自然牙在不同時間階段之各種強度咬合接觸 點分布及相對咬合力量大小,以觀察並比較其變化,希望藉由追蹤觀察單側局部後牙區固定式植體支持補綴物之咬合狀況,以了解如何控制其咬合接觸點強度,作為臨床咬合調整時機以及咬合接觸點強度之參考,進而獲致植體與自然牙之間咬合的協調狀態,達到植體補綴物長期預後良好的結果。 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樣本所收集的對象是2005 年8 月至2007 年3 月於高雄醫學大學補綴科接受上顎或是下顎單側後牙區固定式植體支持補綴物治療之病患,植體是使用ITI 系統之病患共16 位,其中女性9 位, 男性7 位,其年齡分佈範圍為23 歲到72 歲,平均年齡52 歲。所有 植體骨整合良好,無異常X 光放射線可透性區域,亦無臨床發炎狀 況,補綴物完成並經仔細咬合調整後,以T-Scan II 定量咬合分析儀來測量並記錄植體補綴物及自然牙各種強度之咬合點分布及相對咬合力量大小,並於每個月定期以定量咬合分析儀來測量並記錄,為期六個月。 結果: 所得結果如下:(1)、植體側每個月相對咬合力量百分比平均增 加4.53 %。(2)、自然牙齒的咬合接觸在實驗過程中是相當穩定的。相對於自然牙齒的穩定植體支持補綴物在實驗期間高度咬合力量接觸點以及過度咬合力量接觸點有顯著的增加。(3)、咬合調整時機為第三、第四以及第六個月其比例分別為43.7 %、56.3 %、56.3 %。(4)、過度咬合接觸點增加2 個點時,植體側相對咬合力量百分比會有統計學上顯著較大的差異。 結論: 植體的過重負荷在現今一直被認為是植體失敗的主要因素,可藉由臨床輔助工具,定量咬合分析儀的使用,並配合反覆的檢查與仔細 的咬合調整,將過度負荷相對地減到最小,因此植體支持補綴物之回診,除了應注意牙周狀況,更應注意補綴物咬合狀況,以獲致植體支持補綴物與自然牙之間的咬合協調狀態,期望能使植體支持補綴物達到長期預後良好的預期結果。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implant occlusal adjustment T-Scan II system

參考文獻


Adell R, Lekholm U, Rockler B, Brånemark PI. A 15-year study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i the treatment of the edentulous jaw. Int J Oral Surg. 1981;10: 387–416.
Akpinar I, Anil N, Parnas L. A natural tooth’s stress distribution in osslusion with a dental implant . J Oral Rehabil. 2000;27:538-545.
Braun S, Bantleon HP, Huat WP, Freudenthaler JW, Marcott MR, Johnson BE. A study of bite force, part 1 : relationship to various physical character istics. The Angle Orthodon. 1995;65(5):367-372.
Chapman RJ. Principles of occlusion for implant prostheses: guidelines for position, timing, and force of occlusal contacts. Quint Int. 1989;20:473-480.
Dawson PE, Arcan M. Attaining harmonic occlusion through visualized strain analysis. J Prosthet Dent. 1981;46: 615-62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