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219.65
  • 學位論文

原住民歌舞團體的演出形式與音樂內容-以「杵音文化藝術團」為例

The Performing Forms and Musical Content of Aboriginal Singing-Dancing Group- A Case of Chu-Yin Culture and Arts Troupe

指導教授 : 呂鈺秀

摘要


原住民歌舞團體的發展與演變,與台灣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雖然關於原住民傳統音樂的研究成果甚為豐富,但是與部落族人密切相關的歌舞團體,卻較為人所忽略。本研究以整體社會背景作為鋪陳的架構,期望藉由對演出形態與音樂內容的探討,對原住民歌舞團體有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回顧過去對原住民歌舞團體之研究文獻。第二章為原住民歌舞團體的發展,以戰後至解嚴前、1980年代,以及解嚴後三個時期,藉由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團體的演出性質兩個面向,對原住民歌舞團體進行一總觀上的瞭解。第三章探討的重點為歌舞團體所使用的音樂風格與展演形式。在第四章中,以「杵音文化藝術團」為例,分析其成立、團員、成果與展演,並藉由對其深入探究,進一步對原住民歌舞團體的未來發展提出假設性的可能。最後為本文之總結,針對全文作一回顧,並嘗試提出未來可更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整體而言,本文以展演場域、歌舞內涵、音樂風格與展演形式四個面向,探討原住民歌舞體之形式與內涵。展演場域包括「靜態表演」與「動態表演」;歌舞內涵則分為「單族群」與「多族群」;音樂風格主要分為「傳統式」與「創新式」;展演形式則區分成「單曲」、「組曲」、「套曲」三種。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瑪達拉達努巴克。《是原住民,也是同志:排灣男同志Dakanow的生命之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2004。
王嵩山。《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2001。
李韻儀。《布農族女性藝術家Ebu繪畫中的性別與族群認同探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譚雅婷。《台灣原住民樂舞與文化展演的探討-以「原舞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陳君宜。《劇場元素在音樂創作中之運用-音樂劇場《特技家族》之創作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2001。

被引用紀錄


蘇 達(2010)。原住民劇場的表演實踐與創作心得 從原舞者《風起雲湧——七腳川事件百週年紀念演出》談起〔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0.00040
江政樺(2012)。臺灣原住民樂舞從祭儀到展演的劇場概念之研究:以「原舞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16092012182950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