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67.251
  • 學位論文

當代台灣部落劇場發展之研究─以樂野部落劇場發展為例

Development of Taiwan Contemporary Tribe Theatre:Lalauya Tribe Theatre

指導教授 : 詹惠登

摘要


國內的部落劇場,主要自1999年起蓬勃發展。1999年,東半部的原住民先後於台東、花蓮成立了4個劇團,包含1999年由那布於布農部落成立的「阿桑劇團」,2001年由阿道於都蘭部落成立的「漠古大唉劇團」,2001年由希巨於都蘭部落成立的「都蘭山劇團」,及2005年由舒米於港口部落成立的「Ce’po劇團」。各團為當地原住民自主興起,且向公部門登記立案的劇團組織,欲藉由田野調查採集部落的歷史和文化故事,同時結合歌、舞、祭儀等劇場形式進行創作,達成文化傳承與強化族群認同之目的,亦促進部落族人的溝通與凝聚,最終期盼部落的年輕人能回到自己的部落成立劇場,持續推動部落的文化工作。 2008年,「樂野部落劇場」在阿里山鄉樂野社區發展協會的推動下,成為樂野部落總體營造計畫之一,欲藉由發展樂野部落假日歌舞劇場,凝聚族人共同意識,傳承並發揚鄒族文化,亦促進部落文化觀光產業之繁榮發展。初期,其結合樂野社區發展協會、樂野部落的居民,及協力組織北藝大藝術服務隊的力量,及公部門的經費資源,策劃、執行劇場人才培訓計畫。近年來,樂野部落劇場持續拓展計畫規模與影響範圍,吸引更多鄒族其他部落的居民共襄盛舉,亦拓展更多元的社會資源之連結,並持續豐富部落劇場活動的內涵,包含舉辦藝術夏令營、大陸藝術家駐村計畫,藉以累積族人的劇場能力與經驗,同時,亦透過劇場作品的創作與演出,傳承並活化鄒族的傳統文化與傳說故事,以提升族人對於自身文化的認知與認同,亦藉以吸引更多人深入了解鄒族文化藝術之美。 本論文藉由非營利組織CORPS運作模式,分析國內部落劇場的運作情況,同時建構國內部落劇場的發展現況與趨勢,包含:部落劇場蘊含多元核心價值內涵、社區型組織有利部落劇場的發展、部落劇場應與部落的社區營造結合、部落劇場應規劃長、中、短程計畫,以逐步實踐組織願景。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Tribe Theatre Lalauya Tribe Theatre

參考文獻


林尚義(2000)。劇場表演空間的架構─以臺灣鄉鎮地區為探討對象。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吳姝芳(2009)。社區總體營造對地方發展之影響─以台東縣池上鄉福原、萬安社區為例。國立台東地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
柯俐安(2010)。劇場是生活的實踐─從石岡媽媽劇團看台灣社區劇場的戲劇創作與社會參與。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
一、中文書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