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5.114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一、畢業製作《說太多》創作起源、過程、演出結果的紀錄,以及如何從困難中,邁 聞步伐的經歷。 二、藉由展演書面報告的書寫,進一步整理和探討,過去表演經驗中必須克服的陋習 和障礙--「凱蒂貓」的面具和「保鮮膜」自我保護的盔甲。 三、表演是行動,演員是行動者,演員的行動不是指表演的情緒,不是指語言的節奏、 聲調的起伏、肢體動作的展現,這些都是演員技藝開花的結果,是觀眾看見演員 的肢體動作和語言呈現所帶來的戲劇幻覺,非演員技藝的本身。演員不是試著成 為劇中人物(to be),而是藉由動作的執行,顯示劇中人物的存在;然而動作的 執行非指外在行動,而是指驅使角色不斷往前的動力(driver),不斷面對、選擇、 決定、執行的內在動作。內在動作是藉由演員謹慎小心的劇本研讀分析,使之聯 串成一條流動前進的內在動作之線,再融合演員的肢體、語言、聲音,將角色每 一刻內外在的存在具體化,並且和扮演其他劇中人物的同伴,隨時保持此刻立即 的自發自然性交流。 比爾·布瑞訶(Bill Bruehl)The technique of inner action: the soul of。 performer&work一書中,對內在動作有更詳細的論述。但是,讓我們走的更遠些, 因為演員不僅要找到那一條流動、串聯的內在動作之線,同時也必須在自發自然 性的交流和表演中,增加「不確定」性,增加「不知道要往那裡去」,也就是不直 接呈現已經串起來的珍珠項鍊,而是將已經串好的真珠項練,再一次進行拆解, 把每顆真珠放置在適切的位置,演員/角色是跟著觀眾一起探索那一條珍珠項鍊 到底應該怎麼串,一起抵達終點。「不確定」和「不知道要往那裡去」,將使表演 當下的存在感更加厚實生動。當演員以為已經找到呈現角色或表演的純熟技巧 後,就必須拋棄表演的技藝,並從中尋回非專業演員在表演上經常令人覺得驚豔 的所在。表演上的「自然」、「真誠」、「簡單」,並非是生活原本的樣貌,乃是經由 一切複雜、細節的創造和排練的結果,但這一切複雜、細節的創造和排練,不是 讓演員停留在表演技巧的展現,而是跨越文本和表演的本身通往更深的地方,卻 又時時刻刻和角色、觀眾一起,一起探索生命中的奧秘。 四、在〈媽媽的結婚照片〉的創作過程中,「不確定:和「不知道要往那裡去」不僅 和文本主題緊緊相扣,也和採取的表演方式相契合,甚至到了書寫展演書面報告 的階段,仍然繼續經歷創作和發現中的神祕,那個神秘是使我們得以不斷創作和 發現的原因,這些創作和發現的路徑都指向一個方向,或許是人類共通的部份, 或許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無法說盡的「真理」—我們所相信的事,所相信的價 值,所相信什麼是最重要、最珍愛的,我們願意盡其所能地追尋一「它」就存 在於劇場中我們所呈現的世界。

關鍵字

none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Heinemann, 1996.
(Psychical distance)來探討〉,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
小克勞倫司·魏格納,吳蔓玲、胡海榮譯,《發現以色列》,台北:以琳,2004。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史敏徒譯,《我的藝術生活》,北京:中國電影,1985。

被引用紀錄


黃弘欽(2007)。《Miss? Right!》創作演出報告 角色的「真實」與自我表演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07.00037
李明哲(2006)。如何魔幻 怎麼寫實?「老邦迪亞」、「啟隆」的兩人三腳之旅〔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06.00107
徐灝翔(2006)。《純愛男》演出展演說明 從象徵寫意到寫實表演的演員筆記〔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06.00015
鄭尹真(2009)。饕餮之相〔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1109200907021300

延伸閱讀


  • 卓淑倩(2003)。我在哪裡?─我在那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3922
  • 平珩(2018)。我是誰?PAR表演藝術雜誌(306),10-10。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213139-201806-201806150007-201806150007-10-10
  • 范德騰(2011)。我為什麼會在這裡?PAR表演藝術雜誌(218),12-12。https://doi.org/10.29527/PAR.201102.0003
  • 范書雅(2014)。No Need to Be Like This〔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4.00356
  • 邱若山(2022)。Come Here, Let Me Tell You東吳日語教育學報(55),5-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271155-202203-202203280010-202203280010-5-9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