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181.209
  • 學位論文

陳怡《打擊樂協奏曲》之分析與詮釋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es of Percussion Concerto by Chen Yi

指導教授 : 朱宗慶
共同指導教授 : 吳思珊 吳珮菁

摘要


近二十年來打擊樂開始蓬勃發展,於是有許多當代的擊樂作品出現。打擊樂發展的初期,大部分作曲家以西方的思考和音樂語法,創作打擊樂獨奏和合奏的作品;而今,東方音樂與素材也越來越被重視,因此,打擊樂作品的風格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多可能性。 筆者藉由此篇書面報告,以陳怡所作的「打擊樂協奏曲」為例,來探討傳統元素在當代打擊樂作品中的運用,並藉由對傳統打擊樂的發展與特性的了解,分析傳統打擊樂器的音色、演奏方法與曲調,藉由西方的技法,使之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展現在西方的打擊樂器上,使音樂能有更新、更多樣的創作方式。筆者先以作曲家的成長時代背景與學習環境,來了解其創作的基本理念,再以不同的樂章,分別與創作的背景與樂曲的分析做連結,最後再以筆者經過練習後,對樂曲的演奏詮釋加以探討「京劇」在此曲的運用。 「打擊協奏曲」是以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為題材所創作的管弦樂團伴奏協奏曲,主奏者除了演奏樂器以外,還要同時吟唱詩詞,全曲充分使用傳統京劇當中的素材;包含了京劇的曲牌、京劇的鑼鼓點以及京劇的唱腔。此作品為擊樂作品中少有出版且為綜合打擊樂器的協奏曲,因此筆者以此曲為例探討傳統素材在打擊樂協奏曲的應用。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陳慧珊(2008,6月)。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論「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周芸如(2010)。《擊樂獨奏作品「擊樂狂草」及「鐘鼓樂三折」之傳統素材分析及音樂詮釋》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
楊曼君(2010)。《陳怡「中國古代」舞曲之樂曲分析及詮釋報告》。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
黃堃儼(2011)。《1980年後台灣打擊樂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Theodore Presser Company

被引用紀錄


徐啟浩(2016)。中國傳統擊樂素材於華人現代擊樂作品之運用〔博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01022016190549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