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71.121
  • 學位論文

布利斯中提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Bliss Sonata for Viola and Piano- A Music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指導教授 : 趙怡雯
共同指導教授 : 何君恆 簡名彥

摘要


中提琴的音色,能夠呈現出神秘又蘊含磁性的音質,擅於表現出 內心的情感 ; 而她那溫暖又甜美的音色,帶給作曲家深刻內省的樂思。中提琴的發展是從十六世紀時期以伴奏人聲開始,而十八世紀德 國曼海姆樂派的作曲家史塔密茲( Carl Stamitz, 1746-1801)寫了D大調中提琴協奏曲( Concerto for Viola in D Major Op.1)奠定了中提琴的基礎,直到十九世紀後才被真正的視為獨奏樂器。二十世紀開始,有兩位英國的中提琴家特蒂斯( Lionel Tertis, 1876-1975)與普林羅斯( William Primrose, 1904-1982) 慢慢地改變了中提琴的地位。而在這之後,陸續有一些優秀的作曲家創作中提琴的曲目獻給他們 ; 布利斯( Sir Arthur Bliss, 1891~1975)也是這些作曲家的其中之一,讓中提琴的地位備受重視。 布利斯,是二十世紀的英國作曲家和指揮家,作品範圍廣泛,包含了器樂曲、聲樂曲、皇室音樂、芭雷舞曲、歌劇和電影配樂。本文 以敘述二十世紀的英國音樂為開端,比較同時期的英國中提琴作品, 並介紹其作曲家與創作背景,再概述布利斯的生長背景與創作生涯。 除此之外,筆者針對此作品的曲式結構、動機、旋律、和聲與力度上 做分析,深入探討作品,並融入筆者的觀點,對此作品做出個人的演奏詮釋。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論文資料: 陳怡玲著。〈華爾頓中提琴協奏曲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擊 樂研究所, 2008
中文書目:
馬清著。《二十世紀歐美音樂風格》,台北市:樂評,1976
柴田南雄氏著,林勝儀譯。《西洋音樂史- 印象派之後》,台北市:天同, 1998
庫斯特卡著,宋瑾譯。《20 世紀音樂的素材技法》,北京:人民音樂,2002 彼得斯漢森著,孟賓福譯。《二十世紀的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