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49.33
  • 學位論文

莫札特G大調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K.301演奏與詮釋

An Analysis and Performing Interpretation of Mozart Sonata for Piano and Violin K. 301

指導教授 : 簡名彥

摘要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是西方音樂發展史上最閃亮的一顆星。他留傳後世的作品,每一首都值得再三玩味。本研究選擇莫札特的《G大調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作品編號K. 301。在國內碩博士研究中,較少人提及此首曲子。在小提琴奏鳴曲的發展史中,K. 301被部分學者視為首次真正使小提琴與鋼琴地位對等的重要曲目,在此之前,小提琴都被視為伴奏樂器,鍵盤樂器才是主流。因此,本曲可視為莫札特跨出時代的一大步,將小提琴推上更高的表現成就。 K. 301共分為兩個樂章,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Sonata form),第二樂章則是大型的三段體(Ternary Form)。也是莫札特拜J. C. Bach為師的最佳範例,因為,兩個樂章正是當時J. C. Bach所訂下的規則,因此本系列作品共有六首(K. 301-K. 306),前五首都是兩個樂章,莫札特直到第六首才增加為三個樂章,使得音樂發展再跨出一步,奠定了後來奏鳴曲三、四個樂章的型態。 本研究從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包含莫札特生平、K. 301的創作背景介紹、以及演奏詮釋與分析。莫札特生平以他居住狀況而分,定為三個時期說明,第一時期為十七歲前的周遊列國、第二時期是17至25歲的薩爾斯堡及巴黎獨立生活,第三時期則是25歲以後定居維也納的日子。針對K .301的介紹,將說明創作背景、目的、對音樂發展的影響以及學者的評斷。演奏詮釋及曲式分析,將詳細解析本曲之結構,並提示演奏詮釋時應注意之細節。 莫札特一生享受過掌聲、也遭遇過挫折,不過他仍是將生命動力,全心灌注在音樂創作中,此時期曲目可以感受他戀愛時的快樂以及他的喪母之痛。本研究詮釋部分,經由簡名彥教授指導,希望透過研究成果,使更多人熟悉這首曲子,也希望幫助演奏者深入了解本曲,真正認識K. 301在西洋音樂史所應有的歷史定位。

關鍵字

莫札特 小提琴 奏鳴曲 鋼琴 二重奏 弦樂 古典樂派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Mozart sonata violin piano duet classical K.301

參考文獻


Einstein, Alfred. MOZART HIS CHARACTER˙HIS WORK. London: Cassell,1946.
Melograni, Piero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A BIOGRAPHY. The University of
中文書目
李哲洋主編。《最新名曲解說全集 11 —室內樂曲I》。台北:大陸書店,民81年。
邵義強作。《維也納古典樂曲賞析》。臺北市:錦繡文化,1999。

被引用紀錄


陳淑芬(2007)。「兒童牙齒預防保健」服務對牙醫醫療利用之影響〔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1/TMU.2007.000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