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202.224
  • 學位論文

西螺街市發展與新街廣福宮之建立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silo Townshi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Kwong Fuk Temple on Hsilo Xinjie Street

指導教授 : 林會承

摘要


關於西螺地區族群相關研究,大多偏重在詔安客張廖姓的研究,卻忽略張廖姓詔安客與西螺其他重要家族的互動關係,另外就廣興宮(三山國王廟)的沿革來看,西螺應有廣東潮州移民的存在,經歷了族群械鬥與融合後,才興建象徵族群融合的「廣福宮」,因此釐清西螺閩粵族群勢力消長與宗教信仰的建立,將有助於了解西螺新街各階段發展與廣福宮的興建。 本論文針對西螺街與新街,及新街信仰中心廣福宮作一貫時性的研究,透過文獻史料分析,從歷史演變的過程,討論西螺街與新街閩粵族群關係,以及西螺地方社會發展的複雜性;並輔以田野調查,分析新街廣福宮與舊街福興宮背後參與的人群、聚落與商業的形成,試圖掌握人群、宗教、地方社會的互動過程;換言之,本論文從地域史與族群關係史,透過文獻史料、日治宗教調查資料、日治紳士錄、地方族譜、廟宇碑記、家族老照片、地圖資料等,輔以田野調查與耆老訪談,勾勒出西螺新街的地方社會特色,考察西螺新街廣福宮的歷史發展與建築脈絡。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可得知,西螺地區「詔安客」張廖姓優勢人群的出現,為清代以來地方社會人群整合的歷史結果,而緊鄰西螺街的新街地區,不同於西螺街的「詔安客」佔多數,新街主要是由「詔安客」與「潮州客」所混居,此情形延續到日治時期的新街,仍然是粵籍移民「潮州客」占多數,從廣福宮日治時期的重建,仍然可見潮州客籍人士的大力支持,雖然與清代相較,其祖籍觀念淡化許多,但依然有堅守客籍意識的人群,尤其反映在詹福壽家族、林廣合家族;總之,透過區域史與族群關係的角度來看,西螺新街廣福宮的興建所反映出的,其實是「詔安客」與「潮州客」兩者相互影響融合的歷史過程。

參考文獻


1992 《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1995 〈三山國王信仰與臺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出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被引用紀錄


張維倫(2011)。探討公衛護士與民眾對公衛護士護理能力需求之看法-以臺北巿為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1/TMU.2011.00090
蔡公建(2006)。退休金制度對組織承諾、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留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台北某醫學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09072006112728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