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音管對於社會大眾是非常陌生的樂器名詞,它唯一盛行於巴洛克時期,受到許多作曲家的青睞,尤其是音樂之父-J. S.巴赫更是喜愛將它運用至作品中,譬如在其《馬太受難曲》就有安排柔音管在編製內,並擔任重要的獨奏角色。甚至,有一些作曲家會為柔音管寫作了協奏曲,例如:泰勒曼曾寫《G大調柔音管協奏曲》、還有本詮釋報告要介紹的巴赫的《A大調柔音管協奏曲》。 本詮釋報告,共分為五章,首先,陳述研究此柔音管協奏曲的動機與目的,並列出研究範圍、方法及其限制;其次,簡述J. S.巴赫生平、A大調柔音管協奏曲之創作背景以及雙簧管家族樂器;第三章進入本文重點之一-樂曲分析,筆者運用所學分析此首協奏曲的曲式架構;第四章為本文重點之二-詮釋與技巧探討,將列出筆者對演奏柔音管協奏曲的表現方式、遇到的難題與改善方法;最後,為個人研究心得的結論,目的為藉由此一研究提升筆者對音樂內涵與風格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