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7.85
  • 學位論文

台灣現代音樂中的古詩情-以史惟亮的《琵琶行》、許常惠的《葬花吟》、盧炎的《浪淘沙》為例

The Chinese Poetic in Taiwanese Contemporary Music:Studies on the Vocal Works of Shil Wei-Liang , Hsu Tsang-Houei and Lu Yen

指導教授 : 顏綠芬

摘要


音樂與文學在表面上雖是兩種不同的文藝型態,前者的表現是透過音效組合來達到目的,後者則是透過語言和詞義來表現目的,兩者的共同性就是利用聲音來展現出來。以詩為題材來創作音樂作品,中西自古以來有很多例子,如《詩經》是中國最早一部詩歌總集,就是結合歌與詩文學的創作,且在歷史上的詩詞大多能歌唱或吟誦,可惜傳至今,音樂部分大多已經失傳,而剩下文字部分。二十世紀早期華人作曲家以詩詞來譜曲,一方面學習運用西方音樂創作手法;另一方面想創作新一代音樂與詩詞結合的藝術歌曲。然而,這類歌曲多以西方十七、八世紀巴哈、貝多芬等時代的創作手法來為歌詞譜曲,音樂多為歌詞來伴奏。直到二次大戰後少數華人作曲家漸漸有採用西方現代音樂創作法來為古詩詞譜曲,呈現現代風格。 本論文將以史惟亮的《琵琶行》、許常惠的《葬花吟》和盧炎的《浪淘沙》來探討。三首歌曲採用到現代音樂作曲法以及搭配中國古詩詞,來展現文藝新風貌。第一首有室內樂、管絃樂和兩個鋼琴版本;第二首是結合了佛教音樂的素材,為一部清唱劇。第三首為六重奏,音樂並非為歌詞伴奏,而是將女聲當作六重奏之一,《浪淘沙》詞源於南唐李後主的文學作品,作曲家在美國留學期間1972年,音樂創作動機初為一位美國詩人的詩集而譜曲,1976年改用中國詩詞,特別的是作曲家將自己過去和當時的感受與詞義融合譜曲。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葉慶炳著,《中國文學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1986.12。
蔡霓真,《白居易詩歌以及樂舞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及正著,《中國音階之調性與和聲》,台北:頌楊出版社,1990.3.10。
一、專書
文化部藝術研究院編,《中國古代樂論選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5。

被引用紀錄


張馨文(2012)。現代音樂發表會「春秋樂集」(1991-2001)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2.00004
陳詩婷(2010)。史惟亮再探與多媒體紀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01723
洪珮芬(2011)。琵琶作品中的詩情—楊潔明《孔雀東南飛》、吳厚元《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之分析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1723
翁成韻(2011)。盧炎室內樂作品主題目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236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