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0.179.138
  • 學位論文

奈米碳管在綠豆的運輸途徑及其對綠豆生長之影響

Investigations on the translocation of CNTs in mung beans and the influences of CNTs on the growth of mung beans

指導教授 : 戴念華 李紫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近年來,奈米碳管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其存在的潛在危險是奈米碳管可能在製造、使用或廢棄的過程中,逸散到生活環境當中,危害生物體。為了探究此可能性,諸多學者開始探討奈米碳管對各種植物生長的影響及可能的機制。然而,卻鮮少有研究學者討論植物攝取奈米碳管的可能性以及奈米碳管進入的運輸途徑等相關之課題。故本研究首先觀察奈米碳管對綠豆生長過程所造成的影響,並嘗試對奈米碳管進入植物中的運輸途徑進行一探討,最後進一步思考思考奈米碳管影響植物生長的可能機制 本實驗,分別以光學顯微鏡、環境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比較有無奈米碳管共同培養的植物形貌之差異,並由數據統計發現奈米碳管具有明顯促進綠豆芽伸長的能力,尤其在根部的長度最為明顯,比控制組平均增長了10-13 mm,而莖部則是平均增長5-8 mm。但是,與少壁奈米碳管溶液共同培養的綠豆細胞形貌有破損的現象產生。本研究進一步運用熱差分析儀偵測不同培養條件的綠豆芽蘊含水含量多寡,結果顯示,奈米碳管可能促進綠豆水分的吸收。另一方面,本研究亦使用了拉曼光譜儀以及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探討與證實奈米碳管是否確實被攝取進入植物體內。 最後,本研究利用非侵入式3D活體影像系統追蹤已接上螢光的奈米碳管進入植物及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途徑,並利用共軛聚焦顯微鏡進行更細部的微觀分析與觀測,結果顯示帶螢光的少壁奈米碳管主要存在於細胞壁之間。由此推論,其可能的運輸途徑為經由質體外運輸進入綠豆植株。

參考文獻


[60] Remya Nair, Saino Hanna Varghese, Baiju G. Nair, T. Maekawa, Y. Yoshida, D. Sakthi Kumar., “Nanoparticulate material delivery to plants.”, Plant Science, 179, 154–163 (2010).
[24] Purves et al., “Life: The Science of Biology”, 4th ed., William K. Purves Hardcover, England (1996).
[2] S. Iijima et al., “Helical microtubules of graphitic carbon”, Nature, 354, 56 (1991).
[3] S. Iijima, “Single-shell carbon nanotubes of 1-nm diameter”, Nature, 363, 603 (1993).
[4] R.H. Baughman, A.A. Zakhidov, and W.A De Heer, “Carbon nanotubes - The route toward applications”, Science, 297, 5582 (20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