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31.28
  • 學位論文

詞體長調的抒情美典研究–以周邦彥、姜夔為中心之探討

A research on Aesthetics of Changdiao:Two cases of Zhou Bang-yan and Jiang Kui

指導教授 : 李貞慧 劉少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所謂長調的抒情美典,指的是長調作為一獨立文類,其結構形式的美感特質以及抒情內涵所建構出的美學典式。迥異於詩與小令,長調的文類特色表現在鋪陳敘述的手法與更為複雜的句式組合,不僅在形式上已脫離詩體影響,篇幅的擴展亦提供了詞人對情境物象細緻描摹的可能。歷來對長調文類的研究多止於傳統詞論,從而對文類形式所蘊含的抒情價值,如篇章結構、時空關係等層面則未能觸及。由於周邦彥(1056-1121)與姜夔(1155?-1221?)兩家向來以音律諧美、措辭細密著稱,他們的長調作品於詞學史亦極具代表性。本論文即以周、姜長調為研究範圍,由傳統詞話與文類發展著眼,遍及長調形式結構的抒情意義、情意內涵的表現概況以及抒情經驗模式,藉此釐清長調的抒情美學特色。 首章緒論,闡述本文的理論依據、研究動機與步驟,為「長調」概念為一扼要的界義,並陳述長調文類在抒情傳統中的研究價值。次章由傳統詞論中小令與長調的辨異以及詩體至長調的形式轉變出發,歸納長調敘寫特色為「鋪陳雕琢」與「曲折宛轉」。並且,長調句式韻散分布的狀態與節奏的重複,亦表現了一新的抒情形式。第三章長調美感典式的發展。由張先、柳永、蘇軾等人的長調作法乃至情意內涵的修正與貢獻,以見長調典式逐步確立的過程。第四、五章處理的「過片」和「領字」是長調體式據以發展新抒情型態的要處。過片在長調結構中所扮演的收斂、呼應與轉折延伸情感的功能,不僅增進了情感厚度,亦有助於環狀結構的抒情。領字除承上啟下,連結文意外,其凝鍊情感、增強情緒與統合意象的抒情功能,內化了個人的審美經驗而創造了新的情景交融之樣態。文中尚檢討了向來論述領字音樂表現的謬誤,得出領字必位於當句最低音且多為去聲的安排,恰與凝鍊情感的抒情功能相合。此一特色也是長調抒情表意的關目所在。第六章處理長調回憶的時間敘寫,提出「遊」此一包含了抒情經驗模式作為詞人情事敘述,並分析周、姜詞中今昔時間敘寫與細節安排,以明長調的情感敘寫從原本依循時間順序至詞人意識的轉變。第七章為長調空間敘寫的抒情意義。梳理周、姜長調空間安排與抒情自我的關係,觀察由具體至抽象、從密麗至清虛背後所反映出的詞情特質與審美轉向。尤其白石的空間模糊敘事,更揭示了一條情感抽象化與意象隱喻的抒情手法。第八章以詠物詞的美典為例,分析其中關於「物」的描寫、詞人觀物態度以及內涵意藴的拓深。以為北宋至南宋的抒情走向為一不斷內化,終至發展出深邃感的抒情過程。最後總結全文,以為本文在設計上,由長調文類的形式結構、抒情內涵、時空安排以至於情感樣態,兼顧了詞情與形式兩層面,並扣緊了「長調」、「抒情美典」兩大主軸,析理了長調文類的形式結構、美感特質以及文人審美意識的發展傾向,以期為長調抒情美典的研究奠下基礎。

關鍵字

抒情 美典 長調 文類 清真 白石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林淑華:〈姜夔詞接受史〉,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
余佳韻:〈清代詞學的南北宋之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王偉勇、趙福勇:〈詞體「領字」之義界與運用〉,《成大中文學報》第14期,
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
葉維廉:《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