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88.16
  • 學位論文

金門意識與地方感形塑:以「僑鄉文學」之建構為例

指導教授 : 陳芷凡

摘要


在臺灣意識與地方意識興起下,1990年起以各縣市政府為主力,開始推動作家作品集與撰寫文學史,形塑自身的特色,讓地方充滿許多想像與可能。在地方文學蓬勃發展的同時,金門於1992年解除軍事管制,開放觀光,然而臺灣意識的興起,卻讓脫離戰地的金門被邊緣化。在面臨去軍事化、臺灣意識的情況下,金門開始思索島嶼的定位與發展。本文以金門文學中「僑鄉文學」的建構為例,觀察金門如何展現出她獨特的文化特色,而這樣的地方特性又怎麼作用於文學之上,影響文學的界定與生產。此外也從僑鄉文學的形成與內涵作為切入點,看金門人如何想像與認同金門這塊土地。 文中先從金門縣政府推動的文化活動、文史出版品,以及金門作家楊樹清的金門文化論述出發,探討金門「僑鄉」形象的形塑,與「僑鄉文學」概念的形成。接著分析新加坡作家寒川與印尼作家黃東平兩人的作品,探討兩者的作品中所呈現的金門想像與認同為何,並從作品內涵來回應、思索金門僑鄉文學的建構。

關鍵字

金門意識 地方感 僑鄉文學 寒川 黃東平

並列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fter declaring martial law and military affairs, Kinmen how to develop and how to find her position. Through the culture policy of Kinmen government and Yang Shu-Ching’s culture discourse, we can see Kinmen put much emphasis on “Kinmen is a home town of overseas Chinese”.This article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 home 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as example, to find out Kinmen how to show her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Via analyzing Han-Chuan and Hung Dong-Ping’s works, this article want to tell the culture policy how to influence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als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of Kinmen.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范銘如,〈後山與前哨:東部和離島書寫〉,《台灣學誌》第1期(2010.04)。
寒川,《古厝》(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5)。
顏崑陽,〈「後山意識」的結構及其在花蓮地方社會文化發展上的異向作用與調和〉,《淡江中文學報》第15期(2006.12)。
楊樹清《消失的戰地──金門世界文化遺產顯影》(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04)。
黃鶴仁,〈台灣的地方文學獎──以九十四年文學獎為主〉,《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4期(2007.0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