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194
  • 學位論文

日治時期臺灣熱帶景象之形塑—以椰子樹為中心的研究

指導教授 : 戴麗娟 邱馨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透過日治時期的官方出版品、明信片,或者來臺日人創作的文學、繪畫、歌詠的描述與宣傳,甚至紀錄片的斑駁影像裡,都可以看見椰子樹的身影總是在最顯眼的地方,或搖曳生姿、或昂揚挺立,透露出曾經在那個時代裡,日人對臺灣的表面印象往往等同於生長著椰子樹的長夏之島的訊息。「椰子樹」成了塑造臺灣熱帶南國景觀的重要熱帶植物,本論文的核心問題即是「椰子樹」在日本人心中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熱帶意象圖騰,是如何在日治時期被建構起來? 本論文是以「椰子樹」為對象,從它在日治時期的引進、種植出發,分析它如何成為當時日人心中一富含意義的象徵符號的轉變過程。在步驟上將依時間縱軸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分析:(一)、筆者將從現代植物學知識生產的角度出發,將日治時期的椰子樹種植放置在植物學的領域中,進行本論文觀點建立之討論。因為椰子樹做為一植物學中科學研究的對象,先是被植物學知識體系所定義,後又被目的性的操作所定義,日本人將科學的客觀性企圖表現在這些定義再定義、分類再分類的知識建構與生產之上。(二)、透過田代安定的行道樹理論的定義,可以發現日人對於椰子樹的種植,並不只是單純的熱帶文化想像,而是在科學知識所建立的一套標準下運作;椰子樹通過這一套標準的篩選,而被決定了它該被安置的地方,從此開始被栽種,並在日治臺灣現代化都市社會中形成景觀。所以筆者認為,椰子樹種植的背後其實具有科學的意涵。而筆者也將透過實際椰子樹的種植地點,來討論椰子樹的存在,有一種對日人「身在何處」地方感的提示功能。(三)、日人對於臺灣的印象,除了光與熱之外,椰子樹必不缺席,更成為一將臺灣與熱帶相互連結的符號,進而逐漸深植於內地人的心中。筆者在這部分的討論裡,並不採用殖民/被殖民,文明/野蠻,甚至是文化/自然的二元對立角度,來尋求椰子樹做為一種形塑臺灣熱帶南國景觀的解答,反而希望透過探索當時代大眾觀點的反應中,建構出此一時代景觀的背後網絡。

參考文獻


17.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
9.心岱(編),《台灣植物園》,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07。
17.吳明勇,〈田代安定與近代台灣行道樹理論之建立〉,《淡江史學》,19 (臺北,2008.9) ,頁275-88。
20.姚人多,〈認識台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台之殖民治理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2(臺北,2001.6) ,頁119-182。
21.夏鑄九,〈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0(臺北,2000.12) ,頁47-82。

被引用紀錄


李涵茹(2013)。都市自然景觀化—台北市草坪的綠色治理術〔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2311
蕭怡姍(2012)。南島‧繁花‧勝景-鄉原古統《麗島名華鑑》與《台北名所圖繪十二景》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2163

延伸閱讀